寬敞的畫室里,靜悄悄的。
初夏的陽光從窗口射進來,灑滿了擺在窗前的一張寬大的畫案。畫案上,平展著一幅裝裱 好并上了軸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寫著五個篆字作畫題:南岳風雨圖。
年屆六十的知名畫家石丁 ,手持一柄放大鏡,極為細致地檢查著畫的每個細部。他不能不認真,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參展的。何況裝裱這幅畫的胡笛 ,是經友人介紹,第一次和他發生業務上的聯系。
畫是幾天前交給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頭,是美院國畫專業畢業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學教授美術,其山水畫在省內外也頗有點名氣。據說因為看不慣藝術招生中的潛規則,跟領導鬧矛盾,下海在湘潭城開了一家不大的裱畫店,既是老板又是裝裱師 傅。朋友說胡笛的裝裱技藝比不少老一輩要強,且人品不錯,何必舍近求遠,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裝裱呢?
畫是胡笛剛才親自送來的,石丁熱情地把他讓進畫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來不讓人進畫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當面檢查這幅畫的裝裱質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 提出來,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閑地坐在畫案一側,眼睛微閉,也不喝茶,也不說話。
石丁對于襯綾的色調、畫心的托裱、木軸的裝置,平心而論,極為滿意。更重要的是這幅畫沒被人仿造——有的裝裱師可以對原作重新臨摹一幅,筆墨技法幾可亂真,然后把假的裝裱出來,留下真的轉手出賣。石丁的畫已賣到每平方尺一萬元,眼紅的人多著哩。眼下,畫、題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輕舒了一口氣。且慢!因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對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畫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叢雜樹交錯的根下做了暗記,用篆體寫了“石丁”兩個字,極小,不經意是看不出來的。石丁把放大鏡移到了這一塊地方,在雜樹根部處細細尋找,“石丁”兩個字不翼而飛。又來來回回瞄了好幾遍,依舊沒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 一根一根的青筋,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這樣說來,胡笛的筆墨功夫就太好了!他從十幾歲就下氣力學石濤 ,爾后走山訪水,參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謂入乎石濤又能出乎石濤,卻能輕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該焚筆毀硯、金盆洗手了。
就在這時,胡笛猛地睜開了眼睛,笑著說:“石先生,可在尋那暗記?”
石丁的臉忽地紅了,然后又漸漸變紫,說:“是!這世間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細細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說:“您設在雜樹根部處的暗記,實為暗傷,是有意設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細心人看出,則有污這一幅扛鼎之作。您說呢?”
石丁驚愕地跌坐在椅子上,問:“那……那暗記呢?”聶鑫森《暗記》閱讀答案
胡笛說:“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紋里!‘石丁’兩個字很有骷髏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補在那里,居然渾然一體。樹根部處空了一塊,我補接了相同的宣紙,再冒昧地涂成幾團苔點。宣紙的接縫應無痕跡,補上的幾筆也應不會丟先生的臉!
石丁又一次站起來,拿起放大鏡認真地審看這兩個地方。接縫處平整如原紙,這需要理出邊沿上的纖維,彼此交錯而“織”,既費時費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藝。而補畫的苔點,活活有靈氣,更是與他的筆墨如出一轍。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頹然地擱下了放大鏡。
胡笛站起來,說:“石先生,裱畫界雖有個別心術不正的人,但畢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記者,因對人不信任而設,我著力去之,一是為了不玷污先生的藝術,二是為了我們彼此坦誠相待。謝謝。我走了。”
胡笛說完,很從容地走出了畫室。
石丁發了好一陣呆,才記起還沒有付裝裱費給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腳步,家里還有好些畫需要裝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決定不將《南岳風雨圖》寄去北京參展,他要把它掛在畫室的墻上,永遠銘記那個讓他羞愧萬分的暗記……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暗記”有兩層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畫上的記號,實際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產生誤會,由此在自己心靈上留下的無地自容的印記。
B.“石丁的臉忽地紅了,然后又漸漸變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態變化表明了他對世間小人之多的憤怒。
C.“朋友說胡笛的裝裱技藝比不少老一輩要強,且人品不錯”以及“畫,題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文句都是為下文胡笛 并沒有換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筆。
D.“胡笛安閑地坐在畫案一側,眼睛微閉,也不喝茶,也不說話”描寫表現了胡笛的傲慢與不滿。
E.石丁“決定不將《南岳風雨圖》寄去北京參展,他要把它掛在畫室的墻上”。他這樣做是為了警醒自己,也是對人與人之間真誠與信任的呼喚。
(2)小說塑造石丁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胡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點?結合小說加以概括。(6分)
(4)小說中胡笛改掉石丁畫作中的暗記這個情節安排合理嗎?請結合全文說說你的看法。(8分)
1)BD(B.還有因自己對胡笛 不信任的心理被識破而感到羞愧。D.應該是從容、鎮定,內心無愧)
(2)①襯托了胡笛的坦誠相待和不卑不亢(與胡笛的坦誠相待和不卑不亢形成對照),突出胡笛的率直和坦誠。②突出了主題,通過寫石丁在畫中作“暗記”,表現出對胡笛的不信任,批評了社會上存在的“信任”缺失現象。
(3)①畫藝高,人品好!芭笥颜f胡笛的裝裱技藝比不少老一輩要強,且人品不錯”;去掉暗記而又不著痕跡,與石丁的筆墨如出一轍。②正直、坦誠。“石先生,裱畫界雖有個別心術不正的人,但畢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記者,因對人不信任而設,我著力去之,一是為了不玷污先生的藝術,二是為了我們彼此坦誠相待!雹鄞蠖取o私。面對石丁的不信任,胡笛沒有抱怨,而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消除隔閡,扭轉局面。
(4)這一情節的安排是合理和巧妙的。達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首先,它符合和突出了小說的主題:社會上普遍的“信任”缺失導致人與人之間缺乏互信,因而講誠信者、坦誠待人者十分難得和可貴;(4分)其次,它符合小說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強化了人物性格:胡笛是國畫專業畢業的,山水畫有名氣,所以改掉暗記石丁看不出;他性格犟直(看不慣藝術招生中的潛規則,跟領導鬧矛盾),才敢改掉別人畫中的暗記。(4分)(“不合理”如能從主題,情節,人物性格方面分析言之成理也可。)聶鑫森《暗記》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16336.html
相關閱讀:青衣花旦閱讀答案
《落葉》同步練習題答案
干干凈凈的傅雷閱讀答案
《音樂之聲》閱讀答案
最好的老師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