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忘了農村80后
趙豐
在對80后的眾多評論中,人們往往只看到城市的80后而忽略了農村的80后他們既和城市的80后大不相同,也和農村的70后相去甚遠。
農村80后不自我
社會學家分析80后時,很喜歡用獨生子女來描述這一代人,并認為獨生子女獨特的成長環境,對他們形成叛逆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農村部分80后有兄弟姐妹,這些人的幼年并不孤單,他們不缺少玩耍的伙伴,也不缺少一起干活的伙伴。
在社會學家看來,自我、情緒化、顛覆性是80后的普遍標志。實際上,農村80后由于過慣了艱苦生活,很早就知道上學、干活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在大學校園里,最保守、最傳統的學生往往就是來自農村的學生,他們大多刻苦學習,踐行著父輩的教誨。走出農村、山溝,就是他們最樸實、最原始的動力。那些沒有考上大學和過早失學的農村80后,離開學校馬上投身到農活中,或成為民工大軍中的一員進入城市,在各種各樣的工地揮灑汗水。他們年輕,上過幾年學,比起他們的父母,他們是屬于有知識(知識在農村有時僅僅指識字)的一代,在他們身上看不到顛覆,看到的是勤勞和責任。
民工的城市化沖動
根據年齡劃分,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形成了兩代農民工。
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中的80后越來越多。他們是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成長的一代,基本沒有務農經歷,受教育程度較高;第一代農民工普遍將謀生、賺錢作為第一目標,新生代農民工則還有享受現代生活等目的,部分人開始試著去認同流入的社會,如參加當地社會組織的一些集體活動,加入當地一些社會組織等;他們對家鄉的鄉土認同在減弱,對農活沒興趣,對農村的一些習慣和傳統不認可,甚至持批評態度。總之,他們具有更多的城市化沖動。
新一代農民工逐漸習慣城市的繁華和快節奏的生活,難以忍受農村貧窮和慢節奏的生活。雖然自己的根在農村,卻與農村生活格格不入,這常使他們尷尬。
我不是來賺錢的
據統計,在珠三角地區,80后已成為農民工的主體,其中,以掙錢為目的的人只占18.2%,而選擇剛畢業,出來鍛煉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學一門技術和在家鄉沒意思的人共占71.4%。
廣東省東莞市一家制衣廠的女老板,2006年新招了一個年輕雜工。小伙子剛滿20歲,是一個沒在廠里干過的生手。他經常在上班時間跟車間里的其他工人聊天,老板告誡他:不要影響大家干活。沒想到,小雜工毫不含糊地回答:我又不是來賺錢的。我媽說了,沒錢了讓我管家里要。你這幾百塊錢根本養不活我。工人不是來賺錢的,扣工資開除等懲罰很難約束他們。我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這位老板苦惱地說。
這種現象在珠三角地區很普遍,制衣廠老板和她朋友的工廠每年都要招很多這樣的生手,這些生手幾乎都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老板們習慣把這批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工人叫八字頭農民工。與老農民工相比,八字頭農民工一是不能吃苦,二是對自身權益有了更高要求,僅僅提高工資已吸引不了他們,他們還要求更多的閑暇時間、城市的娛樂方式以及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等等。對老板來說,這些新變化無疑對他們過去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戰。
八字頭農民工中不乏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也是惟一的寶貝疙瘩。盡管在戶口本上他們仍是農民身份,但其中相當多的人從來沒有接觸過農業生產勞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37439.html
相關閱讀:干干凈凈的傅雷閱讀答案
青衣花旦閱讀答案
《落葉》同步練習題答案
最好的老師閱讀答案
《音樂之聲》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