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爭禮數,馮御史靜山家一仆,忽發狂自撾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爭 禮 數
馮御史靜山家一仆,忽發狂自撾,口作譫語云:我雖落拓以死,究是衣冠。何物小人,傲不避路?今懲爾使知。靜山自往視之曰:君白晝現形耶?幽明異路,恐于理不宜;君隱形耶?則君能見此輩,此輩不能見君,又何從而相避?其仆俄如昏睡,稍頃而醒,則已復常矣。
門人桐城耿守愚,狷介自好,而喜與人爭禮數,余嘗與論此事,曰:儒者每盛氣凌轢,以邀人敬,謂之自重。不知重與不重,視所自為。茍道德無愧于圣賢,雖王侯擁彗不能榮,雖胥靡版筑不能辱?少F者在我,則在外者不足計耳。如必以在外為重輕,是待人敬我我乃榮,人不敬我我即辱,輿臺仆妾,皆可操我之榮辱,毋乃自視太輕歟?守愚曰:公生長富貴,故持論如斯。寒士不貧賤驕人,則崖岸不立,益為人所賤矣。余曰:此田子方之言,朱子已駁之。其為客氣不待辯,即就其說而論,亦謂道德本重,不以貧賤而自屈。非毫無道德,但貧賤即可驕人也。信如君言,則乞丐較君為更貧,奴隸較君為更賤,群起而驕君,君亦謂之能立品乎?先師陳白崖先生,嘗手題一聯于書室曰: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斯真探本之論,七字可以千古矣。 [ ]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4.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3分)
A.口作譫語云 譫語 :胡話
B.狷介自好 狷介:正直,有操守
C.不知重與不重,視所自為 視:比較
D.又何從而相避 相:副詞,偏指一方
5.下列加點的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3分)
A.我雖落拓以死 不以貧賤而自屈
B.如必以在外為重輕 益為人所賤矣 http://
C.而喜與人爭禮數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D.信如君言,則乞丐較君為更貧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6.下列有關文章內容的說法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3分)
A.第一段寫馮靜山家的仆人發狂自撾譫語,看似與下文禮數論無關,實則恰恰通過仆人發狂描述陰間鬼魂爭禮數自然引出現實中門人喜與人爭禮數,從而才有我與門人的爭禮數之論,可見第一段并非多余,而是后文的重要鋪墊。
B.桐城耿守愚認為,儒者每盛氣凌人,以邀人敬,是自重的表現;否則,就不能顯示自己的清高和自尊,更會被人瞧不起。
C.紀昀與耿守愚都強調個人操守德行的重要,但紀昀認為自尊自重并不需要憑借自己的貧賤自傲;重與不重,視所自為;可貴者在我,外者不足計。
D.《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繼承魏晉志怪風格之作,內容廣泛而多樣,文字簡潔鋒利。本文敘述簡淡,不求文辭華美,但說理透徹周密。首段引人入勝,頗顯志怪之風。
7.翻譯文中畫線的語句(10分)
(1)人敬我我乃榮,人不敬我我即辱。(4分)
別人尊敬我,我才感到榮耀;別人不尊重我,我就感到恥辱。
(2)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3分)
對事情很知足那么心里就常常感到愜意,人到沒有欲求時品性自然高潔。
(3)斯真探本之論,七字可以千古矣。(3分)
這真是探求根本的高論啊,七個字就可以流傳千古了。
譯文:
御史馮靜山家里有一個仆人,忽然有一天發起瘋來,一邊自己打自己,一邊嘴里還說著胡話。他說:我雖然窮困落拓地死去,畢竟是個衣冠士人。哪來的小人,敢狂傲地不讓路?現在讓我懲罰你們,讓你們知道我的厲害。馮御史親自前往,瞪著他說:你在大白天還能現出人形嗎?生于陰間,鬼與人本是異路,現在這情形恐怕于理不合吧?你該是隱形的吧?那么你能見到這些人,而這些人卻不能看見你呀,那又怎么能避讓你呢?很快這個仆人像在昏睡,過了一會他醒了,就已經恢復常態了。
我有一個門生叫耿守愚,桐城人,性情耿直,潔身自好,卻喜歡與人在待人的禮數上爭執。我曾經和他談論過這件事。我說:讀書人常常表現得盛氣凌人,用來讓人尊敬自己,還稱之為自重。卻不知尊重與不尊重,是要看自己如何去做的。如果你的道德品行無愧于圣賢,即使王侯掃地相迎也不感到榮耀,被罰為苦役也不感到恥辱?少F的在于自己(有沒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外界的態度就不值得計較了。如果一定要以外在的東西衡量輕重,這就是說,別人尊敬我,我才感到榮耀,別人不尊重我,我就感到恥辱,那么,即使駕車的仆役、端茶的女傭,都可以掌握我們的榮辱,這不是把自己看得太輕了嗎?耿守愚說:先生您生長在富貴之門,所以能像這樣說話。貧寒之士不以自己貧賤自傲,那就不能樹立操守,更要被人輕視的。我說:這是田子方的話呀,朱熹已經反駁過了,這種觀點不過是要面子的話。就順著這種說法去探討,也是說道德本來是重要的,不因貧賤而改變自身。不是說毫無道德,只憑貧賤就可以高人一等的。如果確實像你說的那樣,那么乞丐比你更貧窮,奴隸比你更低賤,他們一起來輕視你,你也能說他們能在你面前立品嗎?先師陳白崖先生曾經親手題寫一副對聯掛在書房: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這真是探求根本的高論啊,七個字就可以流傳千古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76643.html

相關閱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