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婺源
馬云霖
①婺源的鄉村是安靜的,婺源的鄉村是恬淡的。散落在婺源各處的鄉村,在群山之中,做著一個個久遠又安詳的夢。它們成長,它們呼吸,它們衰落。農耕時代的村莊,在陽光沐浴與風雨洗禮下,遺世獨立,頑強地向人們傳遞著獨特的遺傳密碼。 .
②這是一片鐘靈毓秀的土地。哲學家朱熹、音韻學家江永、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等一輩輩人,跨過村口的小橋,從這里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對房子牌坊亭閣橋梁的精心雕琢,讓這些村莊散發著農耕生活的芬芳。月明之夜,游子思念起故鄉,鄉愁里,氤氳的是曼妙的溫馨。典雅的廊橋,高高的馬頭墻,鵝卵石鋪就的弄堂,雕著花鳥的木窗,寄著寓意的磚雕,精雕細鏤的貼墻牌樓,讓每一個思鄉的夢,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腳點。 .
③與別的鄉村一樣,耕讀傳家是婺源人祖輩的傳統。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懷揣遠大的抱負,肩背簡單的行囊,一代又一代農家子弟,翻過山,越過嶺,涉過溪,走出群山。在山外成就一番大事業后,衣錦還鄉,蓋起讓人羨慕的高樓。自元以后文風鼎盛的理坑村,地處偏僻卻官宦輩出。幾百年來,七品以上官員就有36人。自宋至清,婺源全縣考取進士552人,歷代文人學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被收入《四庫全書》。日月更替,四季輪回,村口的樹早已參天。從樹下走過的讀書人,回望一眼翹角飛檐的人家,踏上了趕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 .
④那些樸素的村莊,像尋常的草一樣長在田間地頭,吸風餐露,洞悉天地間的奧秘。在季節的風中搖曳生姿,在鄉土上存活了一個又一個年頭,與風霜雪雨,與日月星辰,達成了完美的默契。即使是一處水碓、一座廊橋,也恪守著與自然的契約。建于南宋的彩虹橋,距今已有800多年。在最寬的河面上建橋,橋墩設計成半船形,根據洪水設定橋墩距離,木質部分的易于維修,使這座橋有了長久的生命力。廊橋與青山、碧水、古村、驛道完美結合,連接了兩岸的村莊,連接了過去和現在,像牧童嘴邊的一支笛,吹響在古典主義的鄉村寫意畫里。只是,牧童的笛聲成了歷史的回響,而廊橋,仍在繼續著美麗的功能。 .
⑤古樸典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幽靜的街巷,碧野清風的環境,讓一個村莊充滿了畫意,洋溢著詩情。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走在婺源的鄉村里,很輕易地就走進了唐詩宋詞的意境。 .
⑥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大夫第、司馬第、尚書第、天官上卿第,那一座座大山深處的房子,雕梁畫棟,曾吸引多少羨慕?收獲多少贊嘆?光陰遞嬗,四季更替。在人去樓空之后,寂寞地面對流淌的歲月。青春年少的歡聲笑語,金榜題名的志得意滿,獨守空房的哀愁,挑燈夜讀的刻苦,都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只剩下陋室空堂,衰草枯楊,靜靜地聽著歲月流淌的聲音。 .
⑦走在婺源的鄉村中,仿佛穿行在夢里的江南。房屋是黑白兩色的,古樹是蔥蘢高大的,小橋是婉約玲瓏的。矮墻竹籬,菜園魚塘,茂林修竹,那該是古代鄉村文人悠適的田園生活。古樸,典雅,和諧。 .
⑧婺源的鄉村,在歲月長河中,做著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超然物外。 .
1、聯系全文,說說婺源鄉村有著怎樣獨特的遺傳密碼。(6分) .
2、第③節說耕讀傳家是婺源人祖輩的傳統,傳統在文中具體指什么?(6分) .
3、根據文意,試概括第6、7兩節的寫作意圖。矮墻竹籬,菜園魚塘,茂林修竹, .
那該是古代鄉村文人悠適的田園生活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
.
4、在傳統文明不斷受到現代文明沖擊的今天,面對婺源這類傳統文明,有人在渴望 .
它的改變,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續。對此,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認識。(5分) .
【參考答案】1、要有足夠寬的包容度(寬廣的胸懷,開放的視野),能夠包容各種本土文化和異質文化的存在;要有足夠大的胸懷,容納各種外來人口和外來文化的進入;營造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培養優秀的本土人才,留住一流的外來人才;深刻總結、充分尊重文化發展和繁榮的規律。(6分,一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得滿分)
【參考答案】2、(6分)要點:①耕讀傳家的傳統;②樸素和諧(或詩意優美)的環境;③恬淡悠適的生活。(每點2分。)
【參考答案】3、(6分)要點:①刻苦好學,②抱負遠大,③激勵后學,④桑梓情懷。(每點2分,答出三個點給全分)
【參考答案】4、(3分)顯示婺源的衰落(1分),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緬懷(1分),對鄉土文化衰落的傷感(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86320.html
相關閱讀:《音樂之聲》閱讀答案
青衣花旦閱讀答案
最好的老師閱讀答案
《落葉》同步練習題答案
干干凈凈的傅雷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