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即位,為給事中史道劾罷。嘉靖四年,廷推鄧璋及憲為三邊總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憲。部將王宰、史經連敗寇,璽書褒諭。吉囊數萬騎渡河從石臼墩深入,憲督總兵官鄭卿、杭雄、趙瑛等分據要害擊之,都指揮卜云斷其歸路?苤燎嘌驇X,大敗去。五日四捷,斬首三百余級,獲馬駝器仗無算。帝大喜,加憲太子太保。中官織花絨于陜,憲請罷之。又因九廟成,請釋還議禮得罪者,頗為士大夫所稱。張璁、桂萼欲用王瓊為總制,乃改憲南京兵部尚書。已,入為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憲總督宣、大。憲不肯行,曰:我甫入中臺,何見驅亟也?給事中夏言、趙廷瑞劾憲托疾避難,復罷歸。
未幾,帝追念憲,召為兵部尚書。小王子入寇,條上平戎及諸邊防御事宜。又請立京營分伍操練法,諸將不得藉內府供事,規避營操。帝皆嘉納。舊制,軍功論敘,有生擒、斬首、當先、殿后、奇功、頭功諸等,其后濫冒日多。憲定軍功襲替格,自永樂至正德,酌其輕重大小之差,臚析以上。詔著之《會典》為成式。尋兼督團營。西番諸國來貢,稱王號者百余人。憲與禮臣夏言等請如成化、弘治間例,答敕止國王一人,仍限貢期、人數。議乃定。 [內容來自 ]
大同兵變,憲初言首亂當誅,余宜散遣。而大學士張孚敬與總督劉源清力主用兵,憲乃不敢堅前議。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內侵,請別遣大臣御北寇,己得專攻城。憲亦議從其奏,論者多尤憲。會帝悟大同重鎮,不宜破壞,乃寢其事,亂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數年,憲引年歸,卒。贈少保,謚康毅。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
A.帝竟用憲 竟:竟然
B.廷推憲總督宣、大 推:舉薦
C.諸將不得藉內府供事 藉:憑借
D.論者多尤憲 尤:責備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憲軍事才能突出的一組是(3分)( C )
①以應州御寇功,蔭錦衣
②斬首三百余級,獲馬駝器仗無算
③請釋還議禮得罪者,頗為士大夫所稱
④請立京營分伍操練法
⑤條上平戎及諸邊防御事宜
⑥憲亦議從其奏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嬈雪+語文網)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
A.王憲多次受到皇帝褒獎。隨武宗南征,回來后升兵部尚書;大敗吉囊的軍隊后被武宗封太子少保;再任兵部尚書,建議多被采納,受到嘉許。
B.王憲也屢受貶斥、仕途不順。第一次做兵部尚書,因言官的彈劾被罷免回鄉;任左都御史時,夏言、趙廷瑞彈劾他托疾避難,王憲又被罷免。
C.王憲在任上做出了許多功績。人右僉都御史時清理甘肅屯田;偕同張忠、朱泰在近畿抓捕盜賊;與夏言等確定針對西番的外交禮數,被采納。
D.王憲也有不足之處。朔州告急,朝廷需要他時,他推托;大同發生兵變,當大學士張孚敬與總督劉源清極力主張用兵時,王憲不敢堅持己見。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憲不肯行,曰:我甫入中臺,何見驅亟也?
譯文:王憲不肯前往,說:我剛進入中臺,為什么被驅趕得這么急迫呢?
(2)會帝悟大同重鎮,不宜破壞,乃寢其事,亂亦旋定。
譯文:恰值皇帝醒悟大同是重鎮,不應破壞,于是就擱置其事,叛亂不久也平定了。
譯文:
王憲,字維綱,東平縣人。弘治三年考中進士。歷任阜平、滑縣知縣。正德初年,提升為大理寺丞。升任右僉都御史。清理甘肅屯田。進升右副都御史,遼東巡察安撫,因在應州抗御敵寇有功,蔭襲錦衣。升任戶部右侍郎,改任陜西巡撫。進京擔任兵部右侍郎。京郊盜寇四起,與太監張忠、都督朱泰一起捕捉他們。武宗南征,命他率領戶、兵、工三部郎官各一人督率管理糧秣等軍需物資;实刍鼐,以皇帝詔諭任命他代替王瓊擔任兵部尚書。 http://
世宗即位,被給事中史道彈劾而被罷官。嘉靖四年,朝廷推薦鄧璋和王憲做三邊總制,言官認為不行,皇帝最終任用了王憲。部下將領王宰、史經接連擊敗敵寇,皇帝下詔書褒贊。吉囊幾萬騎兵渡過黃河從石臼墩深入明朝國境,王憲督率總兵官鄭卿、杭雄、趙瑛等分別占據要害地方打擊他們,都指揮卜云截斷敵寇歸路。敵寇到青羊嶺,大敗而離開。五天四勝,殺敵三百多人,獲馬駱駝武器無數;实鄞笙,加封王憲為太子太保。
宦官在陜西織造花絨,王憲請求停止。又借九廟建成,請求寬恕召回爭論大禮獲罪的人,頗為士大夫所稱道。張璁、桂萼想任用王瓊為總制,于是改任王憲為南京兵部尚書。不久,入京擔任左都御史。朔州告急,朝廷議定推薦王憲總管督率宣府、大同。王憲不肯前往,說:我剛進入中臺,為什么被驅趕得這么急迫呢?給事中夏言、趙廷瑞彈劾王憲托病避難,再次被免職回鄉。
不久,皇帝回憶思念王憲,召回任兵部尚書。蒙古小王子進犯,王憲分條上書陳述蕩平敵寇及各地邊境防御的事項。又請求設立京營分伍操練法,各位將領不能借在內府供職,設法躲避操練;实鄱假澷p而采納了。以前的制度,論列軍功,有活擒、斬首、領先、殿后、奇功、頭功幾等,其后胡亂冒充日漸增多。王憲訂立了按軍功襲蔭官職的辦法,自永樂至正德,斟酌其輕重大小的差異,羅列評析呈上。詔令把它寫入《會典》成為固定制度。不久兼督團營。西番各國來進貢,稱王號的有一百多人。王憲與禮臣夏言等請求按照成化、弘治年間的慣例,皇帝答復敕書只限國王一人,仍然限定進貢日期、人數。商議就確定了。 [ ]
大同發生兵變,王憲最初說亂賊之首應當殺,其余的應遣散。而大學士張孚敬與總督劉源清極力主張用兵,王憲就不敢堅持以前的主張。劉源清攻城攻不下,北方敵寇又向內侵犯,劉源清請求另派大臣抵御北方敵寇,使自己能夠專心攻城。王憲也主張依從他的奏疏,議論者多責怪王憲。恰值皇帝醒悟大同是重鎮,不宜破壞,于是擱置其事,叛亂不久也平定了。劉源清最終獲罪革職。過了幾年,王憲因年老辭官回鄉,去世。追贈少保,謐號康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67243.html
相關閱讀:《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