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攪渾)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吃)其糟(酒糟)而啜其醴(淡酒)?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潔凈),受物之汶汶(玷辱)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打槳)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1)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屈原和漁父各自的處世態度。(3分)
屈原:不論世人怎樣污穢,始終保持高潔,絕不同流合污。漁父:隨波逐流,或靈活處世,隨機應變,巧妙利用外物
(2)請就漁父的處世觀念,結合當今現實,寫一段評論文字。(200字左右,9分)
參考觀點:不可隨波逐流//應隨機應變,巧妙利用外物//應該學會適應環境//保存自身,待機而動(評分時側重文理,觀其是否談及現實) http://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256299.html
相關閱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