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市隱齋記元好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市隱齋記
元好問
吾友李生為予言:予游長安,舍于婁公所。婁,隱者也,居長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齋,號曰市隱,往來大夫多為之賦傳,渠欲得君作記,君其以我故為之。
予曰:若知隱乎?夫隱,自閉之義也。古之人隱于農、于工、于商、于醫卜、于屠釣,至于博徒、賣漿、抱關吏、酒家保,無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為隱。前人所以有大小隱之辨者,謂初機之士①,信道未篤,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故以山林為小隱;能定能應,不為物誘,出處一致,喧寂兩忘,故以朝市為大隱耳。以予觀之,小隱于山林則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隱也,自山人索高價2之后,欺松桂而誘云壑3者多矣,況朝市乎?今夫乾沒氏4之屬,脅肩以入市,疊足以登垅斷,利嘴長距,爭捷求售,以與傭兒販夫血戰于錐刀之下,懸羊頭,賣狗脯,盜跖行而伯夷語,曰:我隱者也而可乎?敢問婁之所以隱,奈何?
曰:鬻書以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為廉以詩酒游諸公間取和而已不害其為高。夫廉與高,固古人之所以隱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為之記之。雖然,予于此猶有未滿焉者,請以韓伯休之事終其說。伯休賣藥都市,藥不二價,一女子買藥,伯休執價不移,女子怒曰:子韓伯休邪,何乃不二價?乃嘆曰:我本逃名,乃今為兒女子所知。棄藥徑去,終身不返。夫婁公固隱者也,而自閉之義,無乃與伯休異乎?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奚以此為哉?予意士大夫之愛公者,強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歸試以言問之。 [內容來自 ]
貞?丙子年十二月河東元某記。
〔注:①初機之士:指最初有智巧變詐之心的人。2指李渤以隱士為名索要高位。3欺松桂而誘云壑:南齊人周?隱居鐘山(今江蘇江寧北),后應詔為海鹽令,時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靈之口,指斥他假充隱士,稱他誘我松桂,欺我云壑。誘,引誘,欺騙。4乾沒氏:僥幸取利的人。〕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舍于婁公所 舍:留宿
B.非特深山之中 特:只是
C.以詩酒游諸公間 游:游玩
D.信道未篤 篤:誠摯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C )
A.而自閉之義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 ]
B.子何疑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 我本逃名,乃今為兒女子所知 吾屬今為之虜矣
D.請以韓伯休之事終其說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
A.鬻 書 以 為 食 取 足 而 已/ 不害 其 為 廉/ 以 詩 酒 游 諸 公/ 間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為高
B. 鬻 書 以 為 食 /取足 而 已/ 不 害 其 為 廉/ 以 詩 酒 游 諸 公 間/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為高
C. 鬻 書 以 為 食 取 足/ 而已 不 害/ 其 為 廉 以 詩 酒/ 游 諸 公 間/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為高
D. 鬻 書 以 為 食 /取足 而 已/ 不 害 其/ 為 廉 以 詩 酒 游 諸 公/ 間 取 和 而 已/ 不 害 其 為高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題為市隱齋記,卻不對齋的本身作記述描畫,而是從題外作淋漓發揮,以對話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為隱士而實為熱中于利祿之徒的丑惡面目。 http://
B.文中稱隱于朝市者為大隱,是因為身處于名利場中,而能心控自如,神志專一,不為外物的誘惑而致迷亂。
C.文章以今之乾沒氏鉆營牟利的卑劣行徑反襯古代隱士的高尚行為,表達了作者厭惡世俗,崇尚歸隱的思想。
D.文章末尾,借韓伯休的故事,對婁公求文以顯名的所謂隱士行徑予以巧妙的諷刺和委婉的勸戒。
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友李生為予言:予游長安,舍于婁公所。(3分)
譯文:我的朋友李生對我說:我在長安游歷時,住宿在婁公家里。(得分點:為游舍)
(2)往來大夫多為之賦傳,渠欲得君作記,君其以我故為之。(3分)
譯文:來往的官員大多都為它寫過傳,他想要您寫一篇記,您一定要因我的緣故寫一篇記啊。(得分點:渠其以)
(3)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奚以此為哉?(4分)
譯文:語言,是一個人的文飾罷了,自身將要隱居了,哪里還用得著文飾呢?這是追求顯達啊。為什么這樣做呢?(得分點:文焉是顯)
譯文:
我一個姓李的朋友對我說過:我游歷長安,住在婁先生家。婁先生,是個隱士,住在長安的市區三十年了。他家有個小書齋,叫做市隱齋。來往的官員大多都為它寫過賦、傳,他想請你也寫一篇記,您一定要因為我的緣故寫一篇記啊。
我說:你知道什么是隱嗎?隱,就是自閉的意思。古代的人隱于農、隱于工、隱于商、隱于醫生、算命、隱于屠戶、釣魚,至于賭徒、賣粥的、看門的、酒保,無處不在,并非只有在深山之中,茅屋之下,才叫做隱居。前人有大隱、小隱的區別,說初步懂得大道的人,對自己的信仰還不是很徹底,為了不接觸貪欲,使自己的心不亂,所以隱居到山林,這是小隱;能夠心平氣靜,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到哪里都一樣,言行一致,對喧囂或寂靜的環境都視而不見,所以隱居在城市的叫做大隱。以我來看,在山林隱居的小隱或許是有的,但在朝廷市肆隱居的人,未必都能稱得上大隱。自隱居的人索要自己作品高價之后,欺騙松桂、云壑的人(假隱士)多了,更何況隱居在朝廷市肆的呢?如今僥幸取利的人,縮斂肩膀(形容取媚于別人的樣子)來到市肆,翹著腳來控制行市,利嘴、長爪,爭相買賣,和奴仆、販夫拿著刀子血戰,掛羊頭,賣狗肉,嘴里說伯夷(商周時期的賢人)的話去干盜跖(春秋末期的大盜)一樣的行為,說我是隱士,能行嗎?敢問婁先生隱居的原因,是為什么? http://
朋友說:賣字換吃的,只夠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妨礙他的清廉;憑借詩酒和達官貴人交往,求得一團和氣而已,不妨礙他的清高。清廉和清高,本來就是古人隱居所追求的,你懷疑什么呢?
我說:我明白了,我替你寫篇記。就算如此,我依然有點不相信,請讓我用東漢末年韓康(字伯休)的事請來作為結尾。韓伯休在都市賣藥,絕不讓人還價,一個女子來買藥,韓康依然堅持不還價。女子大怒說:你難道是韓伯休啊,竟然不讓還價?韓康于是嘆息說:我本來就是為了躲避名利,今天竟然連小女子都知道了我的名字!扔掉了草藥徑直走了,終身都沒有回來。婁先生固然是個隱士,但是自閉的本意,不是和韓康不同了嗎?語言,是一個人的文飾罷了,自身將要隱居了,哪里還用得著文飾呢?這是追求顯達啊。為什么這樣做呢?我認為官人們喜歡和他交往,是強加給他名聲,并不是婁先生的本意。你回去后,試著替我問問婁先生。
貞佑丙子(金宣宗貞佑四年)十二月某日,河東(指山西境內黃河以東地區。作者故鄉忻州在河東,故自稱河東元某)元某題寫此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25079.html

相關閱讀:“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