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問于將軍李信曰:“吾欲取荊①,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王以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王曰:“王將軍老矣,何
怯也!”遂命名李信、蒙恬將二十萬人伐楚;王翦因謝病歸頻陽。
李信攻平輿,蒙恬攻寢,大破楚軍。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楚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②,大敗李信,入兩壁
,殺七都尉;李信奔還。
王聞之,大怒,自至頻陽謝
王翦曰:“寡人不用將軍謀,李信果辱秦軍。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病不能將,王曰:“已矣,勿復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王曰:“為聽將軍計耳。”于是王翦將六十萬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請美田宅甚眾。王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
大王之向臣,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蛟唬“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忄且
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國中之甲士而專委
于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
自堅,顧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陳以南至平輿。楚人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
御之;五翦堅壁不與戰。楚人數挑戰,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
;親與士卒同食。久之
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④。”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戰,乃引而東。王翦追之,令壯士擊,大破楚
師,至蘄南,殺其
將軍項燕,楚師遂敗走。王翦因乘勝略定城邑。
(選自《資治通鑒》始皇帝二十一—二十三)
注:①荊:即楚國,因有荊山,故又稱荊。 ②頓舍:停駐,休息。③?(c
ū)
中:粗心。④超距:跳遠。
1
.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大敗李信,入兩壁
壁:城墻。
B
.故及
大王之向臣,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
及:趁著。
C
.今空國中之甲士而專委
于我
委:托付。
D
.王翦因乘勝略
定城邑
略:攻占。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王翦使人問
也
A
.
B
.
操
將軍項燕
御之
C
.
D
.
無忘乃父之志
自堅
3
.下列各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為將才干的一組是
(
)
①王翦謝病不能將
②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
③王翦既行,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
④王翦堅壁不與戰
⑤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
⑥楚既不得戰,乃引而東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與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李信認為滅楚的兵力“不過用二
B
.王翦與李信相反,他實事求是,做事謹慎,老謀深算,運用以逸待勞、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策略,贏得了全線勝利。
C
.李信和王翦在滅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產生的不同結果,印證了《孫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科學的真理。
D
.王翦雖然為秦國滅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為將之機,多次請求得到良田大宅,這種做法,并不可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26606.html
相關閱讀:《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