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論
(一)問題提出
20世紀80年代以來,批判性思維培養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教育界受到高度重視,關批判性思維研討會層出不窮。學者們一致認為,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廣泛、更靈活地運用各種思維技巧。近些年,批判性思維培養又獲得了進一步的重視與發展,逐漸實現了制度化與課程化,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在高中和大學課程中都開設了有關批判性思維的課程,并將批判性思維能力作為個人成長與教育的核心目標。例如,美國教育目標小組為大學教育2000年確定的一個目標是“那些具有能進行批判性思維、有效交流和解決問題的大學生的比例顯著性增加!弊罱男畔⑴c通訊技術課程也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要求。實際上,早在2500年前,希臘偉大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就蘊了提倡批判性思維的思想萌芽。他指出不具備充分的證據或是自相矛盾的觀念常會被隱藏在流暢、浮夸而空洞的修辭中,他認為人們在接受某些值得相信的念之前,通過提出深刻的問題引發深刻思考是極為必要的。這一思想被之后的拉圖、亞里士多德等許多偉大的哲學家所繼承與發揚,他們強調只有經過嚴格練的大腦通過深刻地理解、嚴密推理、敏銳感知才‘有可能真正超越事物的表面象。
在我國古代教育文化傳統中,同樣也蘊含著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思想。早在兩多年前,孔子就十分重視問題意識在思維和學習中的作用,他要求學生“每事問”,并提倡“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孔子還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則殆”。孟子則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相對于國外學者在批判性思維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而言,我國學者在此方而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從而導致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我國教育界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而是處于一種被冷落的狀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往往只注重學生的理解狀況,并不十分關心所教知識的真實性與價值問題,從而導致了學生被動聽講與學習的慣性,缺乏獨立從事評判的能力。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對中學生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從不打斷老師的講課,提出自己問題或困惑者高達93%;學生從不針對教師講解的觀點提出不同意見者達91%;學生相互質疑和思考的機會很少。這說明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或批判意識。這種不足與我們當前的教育改革、社會發展和進步己明顯的不相適應,因此,注重批判性思維培養己成為我國目前教育中十分重要且迫切的任務。如何引進與借鑒國外在批判性思維研究方面的一些先進理念與成果,結合我國教育發展現狀與教學實踐,有效地開展批判性思維培養,自然就成為目前啞待研究與探討的問題。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國外對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比較重視,相關的研究比較多,但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中學的學科教育相結合的實證研究比較少,國內對批判性思維的系統的理論研究幾乎空白,實驗證研究到目前為止還是很少。尚未見有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和中學數學教學相結合的較為系統的理論與實驗研究。本課題借鑒國內外有關研究,對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進行研究,旨在豐富我國當前的批判性思維教育研究的理論和實踐。
(三)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論文在交代清楚數學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之后,首先要回答批判性思維的涵義和批判性思維的具體內容。接著將通過問卷對中學數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現狀進行調查,然后對影響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因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相應地給出數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教學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調查研究法。
二、批判性思維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一)批判性思維的現狀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調查問卷的設計非常重要,其信度與效度是保證調查研究有效性的基礎。為此先從理論上進行研究,考察已有研究中有關批判性思維的測量工具,再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進行修改,最終確定本次調查研究的測量工具。在國外,批判性思維測評工具有近20種。但是,我們在這方面尚很欠缺。在這種情況下,對國外批判性思維的測量工具進行修訂,對于積累編制有關問卷的經驗,為我們將來自行編制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批判性思維傾向問卷奠定知識基礎,進而促進批判性思維研究在我國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在批判性思維測量工具中,專用于測量批判性思維人格傾向的并不多見。 CCTDI(TheCaliforniaCritiealThinkingDispositionInvenio仃)是其中比較成熟而應用又比較廣泛的一種。ccTDI將批判性思維人格傾向分為尋求真理性(Truth一seeking),思想開放性(Open一Mindedness)、分析性(Analyticity)、系統性(Systematieity)、自信性(Self-confidence)?好詢問性(Inquisitiveness)和成熟性(Maturity)7個維度。每一個維度包括若干陳述作為項目,分別形成7個子量表,依次簡稱為T、O、A、S、C、I、M,它們共同組成批判性思維傾向問卷〔‘〕。ccTDI主要適應于大學生,也可用于中學高年級學生。近十年的研究明,CCTDI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等。因此,本研究所使用的調查問卷將以羅清旭翻譯的CCTDI的中文版,即《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問卷》為基礎,再結合中國中學生具體情況進行修改,最終形成本次調查研究的測量工具。
(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
根據上面關于批判性思維測評工具的理論分析,筆者編制了調查問卷。問卷包括20個具體問題,共涉及尋求真理性、思想開放性、分析性、系統性、自信性、好詢問性和成熟性7個維度。在正式發放問卷前,在江蘇省張家港高級中學選取了20名高二學生進行了預測,隨后根據預測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對問卷中少量存有歧義的問題進行了修改,使之更簡潔易懂。細微修改后的問卷確定為最后的調查問卷(見附錄)。
問卷確定后,筆者還是在張家港高級中學抽取了140名高中學生作為被試。其中高一:69人,高二:71人。共回收問卷137份,問卷回收率為97.8%,其中有效問卷12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4%。樣本的基本資料見表3.2.1。
表3.2.1樣本的基本資料與人數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男生
67
52%
女生
61
48%
學生
年級
63
49.2%
高二
65
50.8%
有效問卷的數據被錄入電腦后,用SPSSforWindow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出了各選項的百分比。
(三)研究的結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
(1) 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狀況不能令人滿意。
問卷第5題:我喜歡試著對一個數學問題進行引申與推廣。高一學生只有15.9%的人選擇完全符合,而有49.2%的人選擇完全不符,另有34.90k的人選擇部分符合,高二學生有18.50k選擇完全符合,有46.2%選擇完全不符,有35.3%選擇部分符合,這說明學生的思維習慣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與訓練。問卷第10題解決完一個數學問題后,會對問題的每一個細節重新進行回顧與反思。高一學生有22.2%選擇完全符合,有41.3%選擇完全不符,有36.5%選擇部分符合:高二學生有26.1%選擇完全符合,有38.5%選擇完全不符,有35.4%選擇部分符合,這表明學生做題僅滿足于得出答案。問卷第n題: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會對自己思路的正確性與合理性隨時進行反思。結果高一學生僅有27%選擇完全符合,有30.2%選擇完全不符,高二學生也僅有32.3%選擇完全符合,有29.3%選擇完全不符,表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缺少反思的習慣。問卷第14題:對課本和數學參考資料上給出的結論進行積極質疑。對此,高一學生僅有14.2%選擇完全符合,有42.9%選擇完全不符;高二學生有18.5%選擇完全符合,有40%選擇完全不符,這表明學生仍視課本和參考書為權威,不敢輕易批判。問卷第17題:經常在數學課堂上發言,發言時相信自己能答好。結果高一學生僅有23.8%選擇完全符合,有27%選擇完全不符,高二學生也僅有29.20/0選擇完全符合,有29.2%選擇完全不符,這表明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缺乏自信。
(2)高二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狀況較高一學生略好。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高二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狀況比高一學生略好,這一方面說明高一年級新生初來乍到,由于學習環境、學習習慣、教學風格的改變,總體上還處于適應期,批判性思維狀況較差。另一方面說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經過訓練和引導是可以得到提高和改善的。
(四)批判性思維缺失的原因分析
針對當前中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現狀不夠理想的情況,我們試圖找出影響和制約學生批判性思維發展的原因。為此,我們通過和學生面對面訪談的形式,力圖了解影響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真實原因。筆者在高一和高二年級共訪談了了30名學生,訪談采取分組進行的方式,每組5名學生。對訪談的結果進行歸納整理,影響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原因大體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1、進行批判性思維怕被視為不尊重師長。
2、大家不進行,我也不進行。
3、怕遭人恥笑。
4、老師不喜歡與自己意見相左的學生。
5、老師沒有要求我們這么做。
三、數學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策略
(一)中學數學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原則
批判性思維教學原則,是對批判性思維教學過程規律的反映。在數學批判性思維教學中,把握好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原則,有利于為中學數學課進行批判性思維教學提供方向引導。
1、與時俱進原則
實踐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也必須緊跟實踐的脈搏,不斷更新自己,不斷隨著實踐發展而有所創新。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但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的每一個具體觀點、結論都不會過時。事實上,馬克思主義正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的。
2、參與性原則
教學如果單是教師講授,只能給學生以權威的話語或知識,而削弱其批判意識。
3、民主性原則
批判是與權威相對立的,教學中的民主性是培養學生質疑與批判的前提。因為,自由民主的氣氛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供安全、尊重與溫暖的環境,讓學生們自由、開放的說理,滿足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條件的學生,能夠拋棄膽怯和害羞而自信、自為。
(二)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策略
營建批判性思維教學環境—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外部條件教學環境是批判性思維教學的一個基本要素。教學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教學與環境是密切相關的。傳統的教學環境主要是教室,作為中學數學課的教學環境主要有三個: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課堂環境。
(英語專家 夏谷鳴推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41689.html
相關閱讀:高中英語課外讀物:清甜爽口的檸檬粟米蛋糕_課外閱讀
高中英語專項訓練:單詞拼寫
高考英語綱外詞匯必備(01)
怎樣才能使英語成績提高
英語口語練習小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