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題
郭登,武定侯英孫。正統中,從沐斌征騰沖,遷署都指揮僉事。十四,車駕北征,扈從至大同。朱勇等軍覆,倉猝議旋
師。登告學士曹鼐、張益曰“車駕宜入紫荊關”,王振不從,遂及于
敗。當是時,大同軍士多戰死,城門晝閉,人心洶洶。登慷慨奮勵,修城堞,繕兵械;拊慰士卒,吊死問傷,親為裹創傅藥。曰:“吾誓與此城共存亡,不令
飛橋取彬入。登與侍郎沈固、給事中孫祥等出謁,伏地慟哭。以
金二萬余及宋瑛等家資進帝,以賜也先。是夕,敵營
城西。登謀遣壯士劫營迎駕,不果。明日,也先擁帝去。
景帝監國。景泰元春,偵知寇騎數千,自順圣川入于
營沙窩。登率兵躡之,大破其
軍,邊將自土木①敗后,畏縮無敢與寇戰。登以八百人破敵數千騎,軍氣為
之一振。
四月,寇騎數千奄至,登出東門戰。佯北,誘之入城。伏起,敵敗走。六月,也先復以二千騎入寇
,登再擊卻之。越數日,奉上皇至城外,聲言送駕還。登與同守者設計,具朝服候駕月城內,伏兵于城上,俟上皇入,即下月城②閘。也先及門而覺,遂擁上皇去。
初,也先欲取大同為
巢穴,故數來攻。及每至輒敗,其
氣懾,始有還上皇意。上皇既還,二,登以老疾乞休,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戰者才數百,馬百余匹。及是馬至萬五千,精卒數萬,屹然成巨鎮。登去,大同人思之。
初,英宗過大同,遣人謂登曰:“朕與登有姻,何拒朕若是?”登奏曰:“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英宗銜之。及復辟,登懼不免
,首陳八事,多迎合。尋命掌南京中府事。明召還。言官劾登違召,鞫實論斬。宥死,降都督僉事。憲宗即位,詔復伯爵。
登無子以兄子嵩為子登謫甘肅留家京師嵩窘其衣食登妾縫紉自給幾殆弗顧登還欲黜之以其婿于會昌侯嘗活己隱忍不發及卒嵩遂襲爵。
(節選自《明史·
列傳六十一》,
有改動))
【注】①土木:
即土木堡之變。正統十四,英宗前往大同親征瓦剌失敗,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領也先俘虜。②月城:
圍繞在城門外的半圓形小城。
5
.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勇等軍覆,倉猝議旋
師
旋
:快速
B.
是夕,敵營
城西
營:扎營
C.
也先復以二千騎入寇
寇:敵軍
D.
及復辟,登懼不免
免:逃脫
6
.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
王振不從,遂及于
敗
自順圣川入于
營沙窩
B.
登閉城門,以
飛橋取彬入
以
金二萬余及宋瑛等家資進帝
C.
軍氣為
之一振
也先欲取大同為
巢穴
D.
大破其
軍
及每至輒敗,其
氣懾
7
.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現郭登戰功卓著的一項是(3
分)
①登慷慨奮勵,修城堞,繕兵械
②以金二萬余及宋瑛等家資進帝,以賜也先
③登率兵躡之,大破其軍
④登以八百人破敵數千騎
⑤及是馬至萬五千,精卒數萬
⑥登去,大同人思之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8
.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正統十四,明英宗親自率軍北征,郭登奉命擔任隨從護衛,前往大同。由于戰況危急,郭登建議讓英宗進入紫荊關,但王振并未聽從。
B.
英宗被虜后,由景帝代理朝政。景泰元春天,郭登偵察得知敵人行蹤,于是率兵跟蹤偷襲,大敗敵軍,極大地鼓舞了明朝軍隊的士氣。
C.
當初,元軍統帥也先挾持英宗經過大同,派袁彬進城索要金幣,郭登緊閉城門,但在當天晚上又密謀派人劫營救駕。
D.
英宗重新即位后,將郭登定為斬首死罪,后來死罪雖被免除,但被降職為都督僉事。之后,英宗又下旨恢復郭登的伯爵之位。
9
.
翻譯和斷句。(10
分)
(1)
用“
/”
給下列文段斷句。(4
分)
無子以兄子嵩為子登謫甘肅留家京師嵩窘其衣食登妾縫紉自給幾殆弗顧登還欲黜之以其婿于會昌侯嘗活己隱忍不發及卒嵩遂襲爵。
(2)
翻譯下面的句子。(6
分)
①拊慰士卒,吊死問傷,親為裹創傅藥。(3
分)
②朕與登有姻,何拒朕若是?(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98412.html
相關閱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