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
豈特弟子之過哉,亦為師者有以致之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本無可師,強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師、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師,習其句讀,巫醫、樂師、百工之人,授以藝術者之有其實也。傳道受業解惑,既無所籍於師,則生不為之憐,死不為之喪,亦非過也。遂以為古之師弟子皆然,而使師之為道,出於童子、巫醫、樂師、百工之下,則是為師者之罪也。
今世以無忌憚相高.
代筆門客,張口輒罵歐曾;兔園蒙師,搖筆即毀朱陸.
古人姓氏,道聽未審,議論其學術文章,已累幅見子坊書矣.
乳兒粉子,輕儇淺躁,動欲越過前人,抗然自命,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蓋不特恥為弟子,相率而恥不為師.
吁!其可怪也。若是,則師之為道,人心之蟊賊也,吾惟恐其傳也矣.
昔者孫明復之為師也,以石守道為之弟子,執杖屨,待左右,明復坐則立,升降拜則扶之,師弟子之禮,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來學,未嘗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為?無其德,寧虛其位,以待后之學者,不可使師道自我而壞也。北山可以為師,避師名而不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學,欲求為弟子者也,
20.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4
分)
1
曾不如童子之師
2
授以藝術者之有其實也
3
今世以無忌禪相高
4
作《續師說》以謝之
21.
文中第二段“
代筆門客,張口輒罵歐曾;兔園蒙師,搖筆即毀朱陸”
一句,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3
分)
22.
黃宗羲說“
吾惟恐其傳也矣”
,他擔心的是什么?(2
分)
23.
黃宗羲和韓愈都分析了“
師道之不傳”
的原因,他們的觀點有何不同?(4
分)
24.
翻譯下列句子。(9
分)
1
既無所籍於師,則生不為之憐,死不為之喪,亦非過也。(3
分)
2
古人姓氏,道聽未審,議論其學術文章,已累幅見于坊書矣。(3
分)
3
故何北山之于來學,未嘗受其北面。(3
分)
25.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用孫明復.
何北山兩人的事例,意在說明什么?(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20
(4
分)
①
曾:竟 ②
藝術:技術、技能 ③
高:以……
為高 ④
謝:推辭
21
、(3
分)
對偶、用典、借代(每項
1
分)
22
、(2
分)
無才德者為師之風蔓延。
23
、(4
分)
韓愈認為是弟子之過,黃宗羲更強調為師者之過。
24
、(9
分)
①
既然沒有什么要依靠老師的,那么老師活著時不關心他,老師死了不為他辦喪事,也就不是過錯了。(“
籍”
、“
之”
字各1
分,句意1
分)
②
連古人的姓名身世都只是道聽途說,沒有弄清,就議論人家的學術、文章,(這樣的文字)已連篇累牘地出現在坊間書籍上了。(“
審”
字1
分,句意2
分)
③
因此,何北山對于前來求學的人,沒有接受過他們的拜師之禮。
(“
之于 ”“
北面”
各1
分,句意2
分)
25
、(4
分)
執師弟子之禮,乃莊重之事;為人之師,應慎重對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7065.html
相關閱讀:《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