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16
題。
楊復光,閩人也,本喬氏。有武力,少養于內常侍楊玄價家,頗以節誼自奮,玄價奇之。復光有謀略,累監諸鎮軍。
乾符初,佐平盧節度使曾元裕擊賊王仙芝,敗之。招討使宋威擊仙芝于江西,復光在軍,請判官吳彥宏約賊降,仙芝遣將
威階禍,罷之,以兵與復光,乃進禽徐唐莒。王鐸為招討,復光仍監軍。
其后忠武周岌受賊命,嘗夜宴,召復光。左右曰:
“
彼既附賊,必不利公,不如毋行。
”
復光固往。酒所語時事,復光泣曰:
“
丈夫所感,獨恩與義耳,彼不顧恩義、規利害,何丈夫哉!
公奮匹夫封侯,乃捐
十八葉
①
天子,北面臣賊,何恩義利害昧昧耶!
”
岌流涕曰:
“
吾力不足,陽合而陰離之,故召公計。
”
因持杯盟曰:
“
有如酒!
”
即遣子守亮斬賊使于傳舍。
秦宗權據蔡州叛,岌、復光以忠武兵三千入見之。宗權即遣部將王淑持兵萬人從。復光定荊、襄,師次鄧,淑逗遛,復光斬之,并其軍為八,以鹿宴弘、晉暉、張造等為之將,進攻南陽。賊將朱溫、何勤逆戰,大敗,遂收鄧州,追北藍橋。會母喪,班師。
俄起為天下兵馬都監,總諸軍,與東面招討使王重榮并力定關中。朱溫守同州,復光遣使鐫諭,溫以所部降。方賊之強,重榮憂不知所出,謂復光曰:
“
臣賊邪,且負國;拒戰邪,則兵寡,奈何?
”
復光曰:
“
李克用與我世共患難,其為人,奮不顧身,比數召未即至者,由太原道不通耳,非忍禍者。若諭上意,彼宜必來。
”
重榮曰:
“
善。
”
白王鐸以詔使至太原,克用兵乃出。京師平,以功加開府儀同三司、同華制置使,封弘農郡公,賜號
“
資忠輝武匡
國平難功臣
”
。卒河中,贈觀軍容使,謚曰忠肅。
復光御下有恩,軍中聞其死,皆慟哭,而麾下多立功者。諸子為將帥數十人,守宗亦為忠武節度使。
(
選自《新唐書
·
楊復光傳》,有刪改
)
[
注
]
①
葉:世,代。
13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后天子寤
威階禍,罷之 寤:覺悟,明曉
B
.乃捐
十八葉天子,北面臣賊
捐:獻出
C
.比
數召未即至者
比:近來
D
.賜號
“
資忠輝武匡
國平難功臣
”
匡:輔助
【答案】
B(
捐:拋棄。
)
14
.以下句子中,表明楊復光胸有謀略、行事果敢的一組是
(
)
①
復光在軍,請判官吳彥宏約賊降
②
即遣子守亮斬賊使于傳舍
③
淑逗遛,復光斬之
④
若諭上意,彼宜必來
⑤
軍中聞其死,皆慟哭
⑥
諸子為將帥數十人,守宗亦為忠武節度使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⑥
C
.
②⑤⑥
D
.
③④⑤
【答案】
A(
④
側面反映楊復光善撫士卒,
⑤
是說士卒愛戴楊復光,
⑥
是說楊復光諸子的發展。
)
15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楊復光小時候被收養在內常侍楊玄價家里,他經常用節義激勵自己,他才能出眾,足智多謀,多次擔任各鎮監軍。
B
.楊復光請判官吳彥宏約王仙芝投降,他讓王仙芝的將領尚君長自縛,按約定來降。宋威嫉妒楊復光的功勞,暗中請求僖宗殺死尚君長,王仙芝心懷怨恨,又領兵反叛。
C
.忠武軍周岌接受賊軍的任命后,一次在夜間設宴邀請楊復光。楊復光沒有聽從別人的勸說,堅持前往,曉以大義,說服了周岌。
D
.楊復光善于統御部下,對士兵很好,軍中將士聽到他的死訊,都傷心痛哭,他的部下立功的也較多。
【答案】
B(
是王仙芝派他的將領
)
16
.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
丈夫所感,獨恩與義耳,彼不顧恩義、規利害,何丈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師次鄧,淑逗遛,復光斬之,并其軍為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丈夫感念的,只有恩義。有人不顧恩義,不衡量利害,算什么大丈夫!
(2)
軍隊駐扎在鄧州,王淑逗留不前,楊復光將他殺死,收編了他的軍隊,分成了八個部分。
【參考譯文】
楊復光,閩地人,本姓喬。他勇武有力,小時候被收養在內常侍楊玄價家里,頗以節義激勵自己,楊玄價認為他很出眾。楊復光足智多謀,多次擔任各鎮監軍。
乾符初,楊復光幫助平盧節度使曾元裕攻打賊寇王仙芝,將他打敗。招討使宋威在江西進攻王仙芝,這時楊復光也在軍中,楊復光請判官吳彥宏約王仙芝投降,王仙芝派將領
后來,忠武軍周岌接受賊軍的任命,有一次在夜間設宴,叫楊復光去赴宴。身邊的人說:
“
他已經降附賊軍,必然要害您,不如別去。
”
楊復光堅持前往。在酒宴上,兩人談起時事,楊復光流下眼淚,說:
“
大丈夫感念的,只有恩義。有人不顧恩義,不衡量利害,算什么大丈夫!您由一介平民奮起,被封為侯,卻拋開傳承十八代的天子,向賊寇北面稱臣,也太認不清恩義與利害了!
”
周岌流著眼淚說:
“
我的力量不足,與他們貌合神離,所以才叫您來商量。
”
于是拿起酒杯起誓說:
“
有如此酒!
”
楊復光立即派養子楊守亮把賊寇的使者殺死在驛站的房舍里。
秦宗權占據蔡州反叛,周岌和楊復光率忠武軍三千人到蔡州去見秦宗權。秦宗權立刻派部將王淑帶領一萬軍隊跟隨,楊復光平定了荊襄地區。軍隊駐扎在鄧州,王淑逗留不前,楊復光將他殺死,收編了他的軍隊,分成了八個部分,讓鹿宴弘、晉暉、張造等人擔任將領,進攻南陽。賊將朱溫、何勤迎戰,結果大敗,楊復光隨即收復鄧州,追趕敗軍,進抵藍橋。適逢楊復光的母親去世,他撤軍返回。
不久,楊復光被起用為天下兵馬都監,總轄各軍,與東面招討使王重榮合力平定關中。朱溫防守同州,楊復光派使者前去勸導,朱溫率自己的部隊歸降。當時賊軍強盛,王重榮深為憂慮,不知所措,對楊復光說:
“
向賊寇稱臣呢,對不起國家;抵抗賊寇呢,兵力又太少,如何是好?
”
楊復光說:
“
李克用與我一生共患難,他為人奮不顧身,近來多次召他,他未能馬上趕到,是由于太原道路不通,不是幸災樂禍。如果向他曉示皇帝的意旨,他一定能來。
”
王重榮說:
“
好吧。
”
便告訴王鐸,派使者攜帶詔書前往太原,李克用于是出兵。收復京城后,楊復光因功被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同華制置使,被封為弘農郡公,賜號
“
資忠輝武匡國平難功臣
”
。楊復光死在河中,贈授觀軍容使,謚號為忠肅。
楊復光統御部下,頗施恩惠,軍中將士聽到他的死訊,都傷心痛哭,而且他的部下立功的也較多。他的眾多養子有數十人擔任將帥,楊守宗也當了忠武軍節度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9648.html
相關閱讀:“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