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24
題。(
5
分)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3
、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僅要
,而且要
。(2
分)
24
、宋儒說“克己復禮”就是“存天理,滅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和孔子的原義有什么不同?(3
分)
參考答案:
23
、孔子所提倡的孝,就是不僅要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從內心深處真正的孝敬父母。(2
分)
24
、孔子講君臣父子關系時講了兩面,不但對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對君主和父輩也有制約?鬃釉f過“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話。所以在孔子看來,臣不臣、子不子的現象固然不能允許,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樣應該反對。當然孔子從維護周禮著眼,強調的是臣下和子女應盡的義務。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則把君臣父子的關系片面化,把君權和父權絕對化,只講臣子的義務,不講君父的責任。這種極端化的主張,把封建專制制度推向了極致。(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24832.html
相關閱讀:“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