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李漢
①
文者,貫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易》繇爻象,《春秋》書事,《詩》詠歌,《書》《禮》剔其偽,皆深矣乎!秦漢已前,其氣渾然;迨乎司馬遷、相如、董生、揚雄、劉向之徒,尤所謂杰然者也。至后漢、曹魏,氣象萎靡;司馬氏已來,規范蕩悉;謂《易》已下為古文,剽掠僭①
竊為工耳!文與道蓁塞,固然莫知也。
②
先生生于大歷戊申,幼孤,隨兄播遷韶嶺。兄卒,鞠于嫂氏,辛勤來歸。自知讀書為文,日記數千言;比壯,經書通念曉析,酷排釋氏,諸史百子,皆搜抉無隱。汗瀾卓踔②
,淵泫澄深,詭然而蛟龍翔,蔚然而虎鳳躍,鏗然而韶鈞鳴。日光玉潔,周情孔思,千態萬貌,卒澤于道德仁義,炳如也。洞視萬古,憫惻當世,遂大拯頹風,教人自為。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志益堅,終而翕然③
隨以定。嗚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謂雄偉不常④
者矣!
③
長慶四冬,先生歿。門人隴西李漢,辱知最厚且親,遂收拾遺文無所失墜,得賦四,古詩二百一十,聯句十一,律詩一百六十,雜著六十五,書、啟、序九十六,哀辭、祭文三十九,碑志七十六,筆、硯、鱷魚文三,表狀五十二,總七百,并目錄合為四十一卷,目為《昌黎先生集》。
注釋:①
僭:越分 ②
卓踔:高遠 ③
翕然:和順 ④
常:一般、普通、平常
22
.文中“
昌黎”
是指韓愈的
。(1
分)
23
.對第①
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
分)
A
.司馬遷認為文壇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經逐漸消失。
B
.李漢認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襲掠奪越分竊取當作精巧。
C
.曹氏父子認為文壇上先秦典范的古文已經逐漸消失。
D
.韓愈認為《易》以后的古文是把抄襲掠奪越分竊取當作精巧。
24
.分析第②
段畫線句寫“
時人”
種種神態的作用。(3
分)
25
.作者寫第③
段的意圖是
。(2
分)
26
.簡述作者對韓愈文章特點和文學成就的評價。(用自己的話回答)(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62179.html
相關閱讀:《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