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嘗有是訓矣。蓋一家之事,無緩急巨細,皆所當知;有所不知,則有所不治也。況牧民之長,百責所叢,若庠序,若傳置,若倉
?
,若囹圄,若溝洫,若橋障,凡所司者甚眾也。相時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潔之,堙者疏之,缺者補之,舊所無有者經營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預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為此念一萌則庶務皆墮矣。前輩謂:公家之務,一毫不盡其心,即為茍祿,獲罪于天。
禁家人侵漁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給,其勢必當取于人,或營利以侵民,或因訟而納賄,或名假貸,或托姻屬,宴饋征逐,通室無禁,以致動相掣肘,威無所施。己雖日昌,民則日瘁,己雖日歡,民則日怨。由是而坐敗辱者,蓋駢首驪踵也。嗚呼!使為妻妾而為之,則妻妾不能我救也;使為子孫而為之,則子孫不能我救也;使為朋友而為之,則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孫、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職,而自為之為愈也哉!蓋自為雖闔門恒淡泊,而安榮及子孫;為人雖
?
然如可樂,而禍患生幾席也。二者之間,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審擇焉。
(選自《三事忠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古人常有是訓矣
訓:斥責
B
.況牧民之長,百責所叢
牧:治理
C
.相時度力,敝者葺之
相:觀察
D
.曷若廉勤乃職,而自為之為愈也哉
愈:更好
【答案】
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實詞的含義,要注意平時積累,注意課本知識的遷移。
6
.將文言虛詞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組是
二者之間,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審擇焉。
A
.之
與
而
B
.者
與
其
C
.之
所
其
D
.者
所
而
【答案】
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虛詞的理解判斷能力,平時學習中注意積累歸納,考場上注意知識各遷移。
7
.下列用
”/”
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若曰彼之不修
/
何預我事
/
瞬夕代去
/
自苦奚為
/
此念一萌
/
則庶務皆墮矣
B
.若曰
/
彼之不修何預
/
我事瞬夕代去
/
自苦奚為
/
此念一萌
/
則庶務皆墮矣
C
.若曰彼之不修
/
何預我事
/
瞬夕代去自苦
/
奚為此念
/
一萌則庶務皆墮矣
D
.若曰
/
彼之不修何預
/
我事瞬夕代去自苦
/
奚為此念
/
一萌,則庶務皆墮矣
【答案】
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斷句能力,可結合文意或句中有標志作用的詞語來斷句。
8
.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治官如治家,凡事當如,而官府所司范圍更廣,責任更重,因此治官更應盡心。
B
.管理若對家人侵吞牟利的
”
侵漁
”
行為不加禁止,那就會處處受制,禍生兒席。
C
.前一則談如何做事,后一則言如何做人,彰顯出張養浩勤奮而淡泊的為官態度。
D
.兩則忠告觀點鮮明,論證方法則有所區別,前者正反說理,后者重在反面論證。
【答案】
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對文章手法的分析,考生可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加以把握。
9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
分)
(
1
)污者潔之,堙者疏之,缺者補之。(
3
分)
譯文:
(
2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4
分)
譯文:
(
3
)使為子孫而為之,則子孫不能我救也。(
3
分)
譯文:
【答案】(
1
)污穢的要使它清潔,堵塞的要疏通它,缺少的要補足它。
(
2
)做官的人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皆是因為家里人喜好奢侈才導致這樣的。
(
3
)假使為了子孫而這樣做(貪污受賄),那么子孫不能救我。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能力,考生要注意落實重點字詞,結合文本內容來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04804.html
相關閱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