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18
分)
廖永忠,楚國公永安弟也。從永安迎太祖于巢湖,最少。太祖曰:“
汝亦欲富貴乎?”
永忠曰:“
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陳友諒犯龍江,忠大呼突陣,諸軍從其后,大敗之。從攻江州,州城守備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橋于船尾,以船乘風倒行,橋傅于城,遂克之。
從下南昌,戰鄱陽湖。永忠乘飛舸追且射,漢卒多死傷。明日,復與俞通海等以七舟載葦荻,乘風縱火,焚敵樓船數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戰,復旋繞而出,敵驚為神。又邀擊①
之涇江口,友諒死。還京,太祖以漆牌書“
功超群將,智邁雄師”
八字賜之。從徐達取淮東,張士誠遣舟師薄海安,太祖令永忠還兵水寨御之,達遂克淮東諸郡。
尋充征南副將軍,帥舟師自海道會湯和,略定閩中諸郡。尋拜征南將軍,由海道取廣東。永忠先發書諭元左丞何真,曉譬利害,真即奉表請降。至廣州,擒?苌圩谟蓿瑪灯錃埍⿺刂。永忠善撫綏,民懷其惠,為之立祠。明九月還京師,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于龍江。
明,以征西副將軍從湯和帥舟師伐蜀。蜀人設鐵鎖橋,橫據關口,舟不得進。永忠密遣數百人舁小舟逾山渡關,出其上流。度已至,帥精銳出墨葉渡,分兩軍攻其水陸寨。黎明,蜀人始覺。永忠會將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夾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與和分道進,期會于重慶。永忠帥舟師直搗重慶,次銅鑼峽。蜀主明升請降,永忠以和未至辭。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歸應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諭諸將曰:“
永忠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楊憲為相,永忠與相比。憲誅,永忠以功大得免。八三月坐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五十三。
(選自《明史·
廖永忠傳》,有刪節)
【注】①
邀擊:攔擊,截擊。
17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字(4
分)
(1
)太祖嘉焉 () (2
)張士誠遣舟師薄海安 ()
(3
)尋充征南副將軍() (4
)數其殘暴斬之 ()
18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
分)···················
( )
A
.橋傅于城,遂克之 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于龍江
B
.復與俞通海等以七舟載葦荻 以征西副將軍從湯和帥舟師伐蜀
C
.復旋繞而出 故止封侯而不公
D
.民懷其惠,為之立祠 及楊憲為相
1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2
分)···················
( )
A
.廖永忠是楚國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隨兄長在巢湖迎接明太祖,當時他紀輕輕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勛,受到明太祖的稱贊。
B
.廖永忠帶兵作戰有勇有謀,官職屢次升遷;又善于安撫百姓,深得百姓的愛戴。
C
.廖永忠沒被封公爵的主要原因一是迎歸韓林兒,沒想到船覆韓死;二是讓與自己結好的儒生窺測皇帝心意,受到諸將的彈劾。
D
.廖永忠戰功卓著,曾經擊敗陳友諒,抵御張士誠,擒殺了海盜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迎見和嘉獎。
20
.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
分)
(1
)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
)永忠先發書諭元左丞何真,曉譬利害,真即奉表請降。
21
.列出文中能具體表現廖永忠“
用兵有智謀”
的兩個事例,并用自己的話概括。(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36321.html
相關閱讀:“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