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
予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癥能食而不能化,因節不多食。漸節漸寡,幾至廢食。氣漸
?
①,形日就憊,醫謂:“為瘵②也。”以藥補之,病益甚,則補益峻。歲且盡,乃相謂曰:“吾計且窮矣。若春水旺,則脾土必重傷③。”先君子憂之。
會有老醫孫景祥氏來視,曰:“及春乃解。”予怪問之,孫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④。彼謂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無乃有憂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蓋是時予屢有妻及弟之喪,悲愴交集,積歲而病,累月而憊,非唯醫不能識,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舊藥盡焚之,悉聽其所為。三日而一藥,藥不過四五劑,及春而果差⑤。
因嘆曰:醫不能識病,而欲拯人之危,難矣哉!又嘆曰:世之徇名⑥遺實,以軀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豈少哉!
?
⑦不此醫之值⑧,而徒托諸所謂名醫,不當補而補,至于憊而莫之悟也。因錄以自戒!
(選自《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
[注釋]
①?
(ni):衰弱。②瘵
(zhi):病。此處指脾病。③“春水”二句:中醫以五行與五臟相配,脾屬土,故稱脾土。脾的功能在于運水化濕,春季水盛,將加重脾臟負擔,因此說“脾土必重傷”。 ④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中醫認為春屬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發。因此說“得木而解”。 ⑤差:同“瘥”
(chi),病愈。 ⑥徇名:慕其名的意思。⑦?:倘若。⑧值:遇到,逢著。
22
.
文中庸醫所用的治病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詞句回答
)
23
.
老醫生孫景祥認為病人的癥結是□□□□□。
24
.
從寫作構思看,這篇文章具有□□□□的特點。
25
.
以下各項中,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
在文中,作者批評庸醫的語言婉轉而溫和。
B.
作者寫這篇文章時,他的父親已經逝世了。
C.
本文作者比《項脊軒志》的作者早一個朝代!
D.
“
予爽然曰
”
的
“
爽然
”
是爽然若失的意思。
26.
這篇文章題為《醫戒》,文章結尾時又說“錄以自戒”,請分析一下作者要“戒”的內容是什么?
參考答案:
22.
以藥補之,病益甚,則補益峻
(
2
分
)
23.
有憂郁之心
(2
分
)
24.
因事說理
(
大意相同即可
)(2
分
)
25.B (
文中稱父親為
“
先君子
”
)(
3
分
)
26.
一是戒醫,希望醫生不要去做庸醫;二是戒自己與他人,看人、做人都要實實在在,不要去做只會仰慕名家,追求虛名,而沒有真實本領的人
(
大意相同即可
) (4
分,各
2
分
)
[參考譯文:]
我二十九歲時,脾有毛病。癥狀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節制不多吃,漸漸越節制,吃得越少,幾乎到了廢食的地步。精神日漸衰弱,形體也一天天顯得憔悴。醫生說:“這是脾病。”便用補藥滋補,病情越發厲害,滋補就越發迫切?斓浇K,醫生就對我說:“我的辦法想盡了,如果來春季水旺,那末脾病必定加重。”先父為我很擔憂。
這時恰逢有位老醫生孫景祥來看視,他說:“到了春天病就沒事了。”我感到奇怪詢問原因,他說:“你的病在心火,因此“得木”
(春屬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發
)就解除了。那個醫生說你患脾病,這就沒有揣摩到病的本質。您恐怕有什么憂郁的心事吧?”我恍然明白地說:“喲!是這樣的。”原來我那時連續碰上妻子和弟弟的亡故,悲痛交集,積累月,生病而疲乏不堪。非但那個醫生不理解,連我自己也忽略了。于是把原來吃的舊藥收集起來全燒掉,全都聽從孫老醫生的診治,三天服一劑藥,吃了不過四五劑,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說:
“
醫生不識病理,要想拯救病人的危難,難得很哪!
”
又嘆道:
“
世上那些只仰慕虛名而不顧實際情況,將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難道還少么?如果我不遇到這位老醫生,只是白白地將自己托付給所謂名醫,不應當進補而大補,直到精疲力盡還是不會明白!
”
于是就寫下這件事來警戒自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18162.html
相關閱讀:“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