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潮州韓文公①廟碑(節選)》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 題。( 18 分) 潮州韓文公 ① 廟碑(節選) 蘇軾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 ② 而不能救。獨韓文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
題。(18
分)
潮州韓文公①
廟碑(節選)
蘇軾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并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②
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于正,蓋三百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云,而不得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李逢吉之謗;能信于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蓋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延及齊民,至于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
也。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為艱。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五,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
愿新公廟者,聽!”
民歡趨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而廟成。
或曰:“
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
軾曰:“
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獨信之深思之至?③
蒿凄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元豐七,詔拜公昌黎伯,故榜曰:“
昌黎伯韓文公之廟。”
潮人請書其事于石,因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
【注】①
韓文公,韓愈。 ②
房、杜、姚、宋指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 ③
?同“
熏”
,熏炙。
17
.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
審:審查
B
.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
參:并列
C
.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
篤:深重
D
.潮人請書其事于石 
書:寫信
18
.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而不得回憲宗之惑
不能一歲而歸
B
.蓋嘗論天人之辨
蓋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C
.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
D
.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
因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
19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
.唐代興盛時期,依靠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韓愈等大臣的輔佐,淪喪的儒道、敗壞的文風又回到了正路。
B
.韓愈因為尊從天道,不屈從人事,所以能取得百姓的信任,卻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
C
.韓愈在潮州任上不足一,注重教育,政績顯著,使潮州百姓專心于學問的研究和品行的修養。
D
.潮州百姓敬奉韓愈為神明,在城南始建了韓文公廟,水災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靈的事,必定到祠廟里去祈禱。
20
.斷句和翻譯。
用“/”
給下面的文言文閱讀材料斷句。(3
分)
不 然 公 之 神 在 天 下 者 如 水 之 在 地 中 無 所 往 而 不在 也 而 潮 州 人 獨 信 之深 思 之 至 ?蒿凄愴 若 或 見之 譬 如 鑿 井 得 泉 而 曰 水 專 在 是 豈 理 也 哉
21
.翻譯下面的句子。(6
分)

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

民歡趨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而廟成。
參考答案:
17
.B
(A
審:清楚,明白C
篤:專心 D
書:書寫)
18
.C
(A
連詞,表轉折,卻/
連詞表順承,就。B
發語詞/
副詞,表推測。 C
組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D
介詞,把/
連詞,表示承接關系,"
以"
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
而"
或省去。)
19
.B
(A
依靠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等人的輔佐“
而不能救”
。 C
文中未提及政績顯著。D
韓文公廟先是在“
刺史公堂之后”
,百姓出入不便,后來才在城南新建。
20
.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
如水之在地中/
無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州人獨信之/
深思之/
至?蒿凄愴/
若或見之/
譬如鑿井得泉/
而曰水專在是/
豈理也哉(每錯兩處扣1
分。)
21.①
前任太守想向朝廷申請建造新的祠廟,沒有成功。(3
分。諸,1
分;果,1
分;大意1
分。)②
老百姓高高興興地趕來參加這項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選了一塊好地方,一后新廟就建成了。(3
分。趨:來參加,1
分;卜,選擇,1
分;大意1
分。)
  【參考譯文】自從東漢以來,儒道淪喪,文風敗壞,佛、道等邪說一齊出現。經歷了唐代貞觀、開元的興盛時期,依靠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等名臣輔佐,還不能挽救。只有韓文公從普通人里崛起,在談笑風生中指揮古文運動,天下人紛紛傾倒追隨他,使思想和文風又回到正路上來,到現在已經有三百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來的衰敗文風,得到振興,他對儒道的宣揚,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誠曾觸犯了皇帝的惱怒,他的勇氣能折服三軍的主帥:這難道不是與天地化育萬物相并列,關系到國家盛衰,浩大剛正而獨立存在的正氣嗎?
  我曾談論過天道和人事的區別:認為人沒有什么事不能做出來,只是天不容許人作偽。人的智謀可以欺騙王公,卻不能欺騙小豬和魚;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卻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韓公的專心誠意,能夠驅散衡山的陰云,卻不能夠挽回憲宗佞佛的執迷不悟;能夠馴服鱷魚的兇暴,卻不能夠制止皇甫?、李逢吉的誹謗;能夠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廟堂祭祀,卻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來,韓公能夠遵從的,是天道;他不能屈從的,是人事。
  從前,潮州人不知道學習儒道,韓公指定進士趙德做他們的老師。從此潮州的讀書人,都專心于學問的研究和品行的修養,并影響到普通百姓。直到現在,潮州被稱為容易治理的地方。確實不錯啊,孔子曾說過這樣的話:“
有地位的人學了道理,就會愛護人民;地位低的人學了道理,就容易治理。”
潮州人敬奉韓公,吃喝的時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災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靈的事,必定到祠廟里去祈禱。可是祠廟在州官衙門大堂的后面,百姓以為進出不方便。前任太守想向朝廷申請建造新的祠廟,沒有成功。元?五,朝散郎王滌先生來擔任這個州的知州,凡是用來培養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韓公為榜樣。老百姓心悅誠服以后,便下命令說:“
愿意重新修建韓公祠廟的人,就來聽從命令。”
老百姓高高興興地趕來參加這項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選了一塊好地方,一后新廟就建成了。
  有人說: “
韓公遠離京城約萬里,而貶官到潮州,不到一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話,是不會深切懷念潮州的,這是明擺著的。”
我說:“
不是這樣的,韓公的神靈在人間,好比水在地上,沒有什么地方不存在。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別深厚,思念得十分懇切,每當祭祀時,香霧繚繞,不由涌起悲傷凄愴的感覺,就象見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說水只在這個地方,難道有這個道理的嗎?”
元豐七,皇帝下詔書封韓公為昌黎伯,所以祠廟的匾額上題為“
昌黎伯韓文公之廟。”
潮州人請我書寫他的事跡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詩送給他們,讓他們歌唱著祭祀韓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20300.html

相關閱讀:“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