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 周明姓陸氏,鄞縣人也。少與錢司馬讀書,慷慨有大志。
癸卯歲,周明為降卒所誣,捕入省獄。獄具,周明無所累,脫械出門。未至寓而卒。周明以好事盡其家產,室中所有,唯草薦敗絮及故書數百卷。訃聞,家中整頓其室,得布囊于亂書之下,發之,則人頭也。其弟春明識其面目,捧之而泣曰:“此故少司馬篤庵王公①頭也!”
初,司馬兵敗,梟頭于甬之城闕。周明思收葬之,每徘徊其下。一日,見暗中有叩首而去者,跡之,走入破屋。周明曰:“子何人?子必有異,無為吾隱。”其人曰:“余毛明山,曾以卒伍事司馬,今不勝故主之感耳!”周明相與流涕,而詣江子云,計所以收其頭者。江子云者,故與周明讀書,錢公之將也。會中秋競渡,游人雜沓。子云紅笠握刀,從十余人,登城遨戲。至梟頭所,問守卒曰:“孰戴此頭也者?”卒以司馬對。子云佯怒曰:“嘻!吾怨家也,亦有是日乎!”拔刀擊之,繩斷墮地。周明、明山已豫立城下。方是時,龍舟噪甚,人無回面易視,周明以身蔽,明山拾頭,雜儔人而去。周明得頭,祀之書室,蓋十二矣,而家人無知者。至是而春明始瘞之。
昔李固之死,汝南郭亮提章鉞②,詣闕上書,乞收其尸。欒布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彼皆門生故吏,故冒死而不顧。周明之于司馬,非有是也。一念憐其忠義,遂不惜?當世之文罔,尤賢尤難。
初,周明讀書時,有弟子訟其師,師不得直。周明詣文廟,伐鼓慟哭,卒直其師而后止。昔震川敘唐欽堯爭同舍生之獄,以為生兩漢時,即此可以顯名當世。在周明視之,尋,嵐澏毢薏坏盟抉R遷以拾之。
江湖多傳周明姓名,人以俠稱,以為異人。嗟呼!周明亦何以異于人哉?周明一布衣諸生,又何所關天下事?而慷慨經營,是乃所以為異也。
(選自《黃宗羲文集》,有改動)
【注】①王篤庵:曾任明兵部侍郎,抗清被俘遇害。②章鉞:古代一種刑具。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訃聞,家中整頓其室 訃:死訊
B. 跡之,走入破屋 跡:蹤跡
C. 至是而春明始瘞之 瘞:埋葬
D. 祠而哭之 祠:祭奠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陸周明有俠義精神的一組是(3分)
①周明以好事盡其家產 ②周明思收葬之
③周明以身蔽 ④周明得頭,祀之書室
⑤不惜?當世之文罔 ⑥即此可以顯名當世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7.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陸周明雖然只是一介儒生,卻一生行俠仗義,富有俠義精神,以至于家中所有只是草席、破被和幾百卷舊書。
B. 陸周明去世后,家人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王篤庵的人頭,從而引出了陸周明等人盜藏王司馬頭顱的故事。
C. 陸周明、毛明山、江子云和錢司馬等人利用中秋競渡游人紛雜的時機,巧妙設計,相互配合,盜走了王司馬的頭顱。
D. 當初,陸周明讀書的時候,有學生誣告他的老師,陸周明到孔廟,擊鼓痛哭,最終為老師伸冤后才罷休。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1) 獄具,周明無所累,脫械出門。(3分)
(2) 在周明視之,尋,嵐澏毢薏坏盟抉R遷以拾之。(4分)
(3) 而慷慨經營,是乃所以為異也。(3分)
5. B?跡:跟蹤?追蹤尋跡。?
6. C?③說明陸周明機智?⑥歸有光敘述唐欽堯為同學案件爭論的話?并非評價陸周明。?
7. C?“錢司馬”并未參與盜藏王司馬頭顱一事?
8.(1) ?3分?案件審理完畢?陸周明沒有受到牽累?被解下刑具放出監獄。?“獄”“累”“大意對、語句通順”各1分。? (2)?4分?從陸周明的角度來說??自己做的?不過是平常小事罷了?只遺憾沒有像司馬遷一樣的史家來采集他的事跡。?“尋,嵐”“恨”“拾”“大意對、語句通順”各1分。? (3)?3分?但他性格豪爽?充滿正義??行俠義之事?這才是他成為奇特之人?人們把他當作奇特之人?的原因。?“慷慨”、“異”、判斷句各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20309.html
相關閱讀:《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