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題。
姚天福,字君祥,絳州人。父居實,避兵徙雁門。天福幼讀《春秋》,通大義。及長,以材辟懷仁丞。至元五,詔立御史臺,以天福為閣管勾,尋拜監察御史。每廷折權臣,帝嘉其直,賜名巴兒思,謂其不畏強悍,猶虎也。仍厚賜以旌其忠,天福曰:“
臣職居抨彈,惟負爵祿是懼,敢貪厚賞,以重臣罪?”
時御史臺置二大夫,綱紀無統,天福言于世祖曰:“
古稱一蛇九尾,首動尾隨;一蛇二首,不能寸進。今臺綱不張,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則紊不可理。”
帝詔玉速帖木兒及孛羅諭之,孛羅以幼自劾。天福時按行畿內,有出使者凌民取賄,天福乃易服間行得其狀,奏戮之以徇,豪右懾服。
十二,詔罷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大夫玉速帖木兒曰:“
是司之設,所以廣視聽、虞非常,慮至深遠,不但繩有司而已也。”
大夫駭然曰:“
微公言,幾失之。”
夜入帝臥內,奏其言,帝大悟,詔復立之。權臣不悅,左遷天福朝列大夫、衡州路同知,不就,起為河東道提刑按察副使。時北鄙兵興,轉輸煩急,河東民苦徭役。天福以反側為憂,劾執政失計,奏罷其役。征拜中順大夫、治書侍御史。
十六,江南既平,授嘉議大夫、淮西道按察使;吹楫敱鴽_,將吏有豪猾為民害者,悉鏟除之,民大悅。轉湖北道按察使,發省臣贓事數十以聞。帝以其嘗有勛勞,特原之,而流其黨與,州郡稱治。二十,遷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鮮知稼穡,天福教以樹藝,皆致蕃富,民為建祠,而刻石以紀之。二十二,入為刑部尚書,尋出為揚州路總管。二十六,復為淮西按察使,按巨奸一人,沒其家貲,政化大行。
二十八,桑哥敗,考訊黨援,平陽為多,以天福為平陽總管,俾窮治其事。俄拜甘肅行省參知政事,以母老辭。三十一,授陜西漢中道肅政廉訪使,尋除真定路總管。真定驛傳之需,多為民害,天福更議措置之方,使不擾民,憲長爭之。省臣以其事聞,詔從之,頒其制為天下式。大德二,授江西行省參政,以疾辭。四,拜參知政事、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畿甸大治。后之尹京者,以天福為稱首。六,以疾卒,七十三。
初,天福拜御史時,其母戒之曰:“
古稱公爾忘私,委質為臣,當罄所衷,以塞其職,勿以未亡人為恤,俾吾追蹤陵母,死之日猶生之也。”
天福亦請于憲府曰:“
監察責當言路,有犯無隱,茍獲譴,乞不為親累。”
或以聞,帝嘆曰:“
巴兒思母子雖生今世,其義烈之言當于古人中求之。”
(節選自《元史 列傳第五十五》)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及長,以材辟懷仁丞
辟:征召
B
.奏戮之以徇
徇:示眾
C
.時北鄙兵興
鄙:邊邑
D
.按巨奸一人
按:揭發
9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
.仍厚賜以旌其忠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B
.陛下不急拯之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C
.帝以其嘗有勛勞
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D
.頒其制為天下式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10
.把第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
(1
)臣職居抨彈,惟負爵祿是懼,敢貪厚賞,以重臣罪?
(4
分)
(2
)淮甸當兵沖,將吏有豪猾為民害者,悉鏟除之,民大悅。(4
分)
11
.第Ⅰ
卷文言文傳主姚天福“
公爾忘私”
的高尚品質表現在哪些方面?
請簡要概括。(4
分)
12
.用斜線(/)給下面文段的畫線部分斷句。(限劃5
處)(5
分)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8
. D
(按:審查)
9
. A
(A
. 均表目的,用來。B
項:代詞,這種情況/助詞,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C
. 他,人稱代詞/那,指示代詞。D
. 動詞,作為/句末語氣詞,表反問)
10
.(8
分)
(1
)臣處在彈劾人的位置上,唯恐辜負了爵位俸祿,怎敢貪圖豐厚的賞賜,來加重臣的罪過呢?
(4
分,畫線處每處1
分,大意1
分)
(2
)淮甸地處軍事要沖,將吏中有強悍不守法為害百姓的,他全部鏟除,百姓非常高興。
(4
分,畫線處每處1
分,大意1
分)
11
.(4
分)①
守職盡責,不貪爵祿;②
忠君愛國,直言進諫;③
屢挫權豪,不畏強悍;
④
興利除弊,關心百姓。
(每點1
分)
12
.(5
分)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每處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34894.html
相關閱讀:“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