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題。
李沖,字思順,隴西人,敦煌公寶少子也。少孤,為長兄滎陽太守承所攜訓。承常言:“
此兒器量非恒,方為門戶所寄。”
沖沉雅有大量,隨兄至官。是時牧守子弟多侵亂民庶,輕有乞奪,沖與承長子韶獨清簡皎然,無所求取,時人美焉。
顯祖末,為中書學生。沖善交游,不妄戲雜,流輩重之。高祖初,以例遷秘書中散,典禁中文事,以修整敏惠,漸見寵待。遷內秘書令、南部給事中。
舊無三長,惟立宗主督護,所以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沖以三正治民,所由來遠,于是創三長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覽而稱善,引見公卿議之。中書令鄭羲、秘書令高?等曰:“
沖求立三長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實難行。”
羲又曰:“
不信臣言,但試行之。事敗之后,當知愚言之不謬。”
太尉元丕曰:“
臣謂此法若行,于公私有益。”
咸稱方今有事之月,校比民戶,新舊未分,民必勞怨。請過今秋,至冬閑月,徐乃遣使,于事為宜。沖曰:“
民者,冥也,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不因調時,百姓徒知立長校戶之勤,未見均徭省賦之益,心必生怨。宜及課調之月,令知賦稅之均。既識其事,又得其利,因民之欲,為之易行。”
太后曰:“
立三長,則課有常準,賦有恒分;苞蔭之戶可出,僥幸之人可止。何為而不可?”
群議雖有乖異,然惟以變法為難,更無異義。遂立三長,公私便之。
遷中書令,加散騎常侍,給事中如故。尋轉南部尚書,賜爵順陽侯。沖為文明太后所幸,恩寵日盛,賞賜月至數十萬,進爵隴西公,密致珍寶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沖家素清貧,于是始為富室。而謙以自牧,積而能散,近自姻族,逮于鄉閭,莫不分及。
初,沖兄佐與河南太守來崇同自涼州入國,素有微嫌。佐因緣成崇罪,餓死獄中。后崇子護又糾佐贓罪,佐及沖等悉坐幽系,會赦乃免,佐甚銜之。至沖寵貴,綜攝內外,護為南部郎,深慮為沖所陷,常求退避,而沖每慰撫之。護后坐贓罪,懼必不濟。沖乃具奏與護本末嫌隙,乞原恕之,遂得不坐。(節選自《魏書·
李沖列傳》)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為長兄滎陽太守承所攜訓
訓:訓斥。
B
.此兒器量非恒
器:才能。
C
.而謙以自牧
牧:約束。
D
.佐甚銜之
銜:怨恨。
答案:A
。(訓:教導。)
9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
.以例遷秘書中散
農人告余以春及
B
.顯祖末,為中書學生
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
C
.外人莫得而知焉
有魚焉,其廣數千里
D
.文明太后覽而稱善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答案:D
。(A
項,介詞,按照。/
介詞,把。B
項,動詞,作。/
介詞,替。C
項,代詞,代李沖暗中把珍寶及皇帝所賜之物送往他的家中這件事。/
兼詞,于此,在那里。D
項,連詞,表順承關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34944.html
相關閱讀:《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