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2015
高考文言翻譯為例
一、考點新解
不管高考文言文閱讀的題型怎么變,“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這一考點不會變。
2015
全國高考
15
套語文試卷,都對此進行了考查,連多只考理解、不考文言翻譯的北京卷,
2015
高考也采用了主觀筆答題形式,考查了考生的文言翻譯能力。各卷中設題最少的是北京、上海卷,只分別設了一題一句,最多的是天津、安徽、湖南、湖北卷,各設了一題
3
句,其它皆是一題兩句,賦分
4
分~
10
分不等。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理解是翻譯的基礎,翻譯是理解的物化,而對文意的理解又取決于對文中實詞、虛詞的把握及對文言特定句式的識別與理解,而這三塊正好對應考綱規定的三個考點:⑴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⑵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常見文言虛詞列出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等,⑶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文言實詞則復雜得多,包含諸多文言現象,如通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單音節詞變雙音或多音節詞、偏義復詞等。
概而言之,“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一考考生語言積累、知識積累的厚積薄發能力,二考考生結合具體語境,聯系上下文的理解文言語段、句子的融會貫通能力,三考查考生由古及今的語言轉換能力,可謂一箭三雕。
二、翻譯的目標、原則與技巧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是一種能力,而能力的體現離不開一定的方法技巧,梳理文言翻譯的各種方法技巧就形成了實踐“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一整套方法。
文言翻譯的塞滿目標是做到“信”“達”“雅”,在高考緊張的氣氛中,首先要落實的就是
“信”與“達”,即忠實原文,爭取通達,這也是實施文言翻譯的基本綱領,“雅”則可視為是文言翻譯的努力方向。
文言翻譯的原則是:以直譯為主,以意譯為輔,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直譯是落實“信”的基本途徑,意譯則是文言翻譯的有益補充。
文言翻譯的方法技巧:一一一對譯,力求字字落實;二是結合語境,貫通句意;三若直譯不通,考慮活用;四是識別句式,準確翻譯;五是結合結構,以熟解生;六是瞻前顧后,整合成句。
文言翻譯的得分策略:聯系上下文,明晰得分點;字詞莫遺漏,語句求通達。
三、
2015
高考翻譯例析
㈠充分運用習得的翻譯技巧與手法,向“信”靠攏。
1
、一一對譯、字字落實。這是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技巧。
高考文言翻譯,設題的句子一般不會很難,只要考生能靜下心來,逐字逐詞,一一對譯,就很容易取得基本分。如:
⑴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課程標準甲卷第
7
題)
【解析】整句不涉及復雜的文言句式,翻譯時字字對譯,整合成句即可。稍微復雜一點的是“興軍旅”“咨怨”“游幸”“深恐非宜”。一一對譯,“興軍旅”就是興兵動武,“咨怨”就是“嗟嘆——怨恨”,“游幸”就是“出游——巡幸”,“深恐非宜”就是“非常——擔心——不是——(很)適宜”。
譯文:陛下興師動眾,百姓易生嗟嘆怨恨。(陛下)車駕出游巡幸,(我)非常擔心(這)不太適宜。
⑵胡瑗掌太學,號大儒,以法度檢束士,其徒少能從之。(江蘇卷第
8
題)
【解析】遵循一一對譯,字字落實,抓住關鍵詞,字字落實,基本沒什么問題。“掌”,掌管,主掌;“號”,號稱、稱做;“法度”,法規、制度,今天也在用,可以照用;“檢束”,檢點、反省,約束。答好本題的關鍵是根據語境準確使用恰當的雙音節來替換原文中的單音節詞。
譯文:胡瑗掌管太學,人稱大儒,用法度來檢點約束士人,他的學生很少能跟從他。
(3)
吾懼夫三蠢之為子孫憂也,故不敢也。(安徽卷第
7
題)
【解析】此題可算是送分題,要說模糊一點的就是句中的“三蠹”,“三蠹”見前文“三蠹將至,曰盜賊,曰博徒,曰倡優”,概之就是“三種人”“三種社會渣滓”,另“夫”,易游離不譯,句中的“夫”是指示代詞,譯“那、這”。
譯文:我擔心這三蠹成為子孫后代的禍患,所以不敢啊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34959.html
相關閱讀:《蘇軾私識范仲淹》閱讀及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杜甫》閱讀答案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贈賣松人》閱讀答案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