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國際大陸科學鉆探中國委員會2007年年會上獲悉,我國地質學家將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聯手,有望在塔里木盆地打中國第一口超深科學鉆井,并已就選址問題進行了4次研討。這口井的設計入地深度為8000-10000米,被列為“中國大陸科學鉆探整合計劃”中的一部分。
那么,中國為什么要打這么一口超深科學鉆井?這口井為什么選塔里木盆地而不是別的地方?我們是否有能力打好這口井?
3月22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志琴,和國際大陸科學鉆探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楊經綏。
兩個謎團———我國海相油氣層究竟在哪?
“應該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油氣資源在海相地層,比如中東就是如此。那么中國的下一個大慶在哪里呢?”許志琴說,四川盆地先發現了浦光氣田,柴達木盆地也發現了大量的烴源巖,這說明中國的廣袤大地上,海相地層非常豐富。
但是,中國整個大陸格局中,就屬塔里木最不清楚,塔里木上面有十幾公里厚度的陸相地層、下面有非常豐富的海相地層,中間還有二疊紀地層,里面發生過強烈擠壓,經歷過什么樣的運動?科學家們還不了解。
“打穿地層,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尋找寒武紀(6億年前形成)以來的海洋沉積層,大量海洋動植物化石沉積而成可以形成豐富的油氣資源,而恰恰中國在海洋油氣開發方面從來沒有突破過!睏罱浗棇ξ覀冋f。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高級顧問牟書令是該項目的重要倡議和支持者,他曾在國際大陸科學鉆探中國委員會2007年年會上介紹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石油科學家開始了對塔里木石油的勘探活動。盡管人們普遍意識到這里的石油資源前景廣闊,但是由于特殊復雜的地質條件、基礎地質背景研究的不足以及許多科學關鍵尚未解決,給盆地油氣資源的第二次創業和開發帶來很大難度。
他認為,在這個盆地實施超深科學鉆的計劃,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而且將對中國的能源經濟前景產生重要的影響。
塔里木盆地本身就是個謎?
塔里木本身就是個特殊的、讓地質學家非常困惑的盆地。
由于塔里木盆地的疊置性、長壽性和“非原地性”,認識塔里木地塊的大地構造屬性、重塑和再造塔里木原型盆地的動態演化和開發利用塔里木油氣資源成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塔里木是一個疊合盆地。全盆地在一個多期、不同類型和不同結構的原型盆地上構成疊合,比如海相盆地與陸相盆地的疊置、不同時期構造體制的疊置等。這決定了塔里木盆地的復雜結構以及含油氣成藏歷史的復雜與多樣性。
塔里木還是一個長壽盆地。全盆地經過700-800百萬年以來長期的發育。這是在不均一的前震旦紀變質基底上、經歷多次沉積-造山事件的旋回交替而構筑的海-陸相巨厚沉積盆地,因此它被稱為“四世同堂”的盆地。
同時,它又是一個“非原地”盆地。按照“古大陸復原”的活動觀,塔里木可能從遙遠的南大陸走來,在北半球自西向東移動,5.5億年前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碰撞,使其順時針旋轉,最終就位。在長距離的漂移中,它可能經歷了海平面頻繁的變化,油氣形成遇到多次機遇,造山過程中的條件不斷變化,特別是印度和亞洲碰撞對塔里木產生了重大影響。
“誰也不能完全說清楚塔里木盆地的屬性,我們觀測能反映基底情況的磁性圖,怪的要命。像地球物理、地下微生物圈、測井、地下流體等科學研究,都可能伴隨這個項目得以實施!痹S志琴的話,足以吊起科學家們的胃口。
三地落選———為何不選東北平原?
有人提出,為什么不在東北平原打這口井?
楊經綏說,因為東北平原的油氣是在陸相地層形成的,屬于2億年左右的中生代地層,其沉積層只有幾千米,在設計入地深度目標上,就不符合超深科學鉆井的要求。
此外,超深井研究的前提是探索海相地層的成油氣條件,所以以大慶油田為代表的東北平原落選。
為何不選在渤海灣?
當時報項目的時候想先在勝利油田打一口超深鉆,因為那里交通、工程用水等條件比較好,施工也相對容易。同時,它是在華北地臺上面形成的!懴嗟刭|構造。
但為什么那里落選?
許志琴解釋說:“首先,因為勝利油田是個熱盆,其地熱梯度非常大,越往下去,地溫會越高,鉆頭很容易毀掉。其次,雖然這個盆地地層也很豐富,但已經開發得比較充分,其科學意義和能源戰略意義沒有塔里木大。”
為何不選四川盆地?
有人說,四川盆地比較靠近青藏高原隆起地帶,為什么這個深鉆沒有選在那里?
楊經綏解釋說,四川盆地本身面積比較小,地層也比較少,沉積的也是中生代(2億年前)以來的盆地,所以并不符合超深鉆的工程條件和科學要求。
有望定位———在塔里木打井科學意義重大
還是在那次年會上,牟書令介紹說,經過數十年艱苦曲折地探索,已經在塔里木地區發現了以克拉2大氣田及塔河大油田。但回顧和反思塔里木的勘探和研究史,當前正面臨令人振奮的二次創業前景。
許志琴認為,打這口井的目的并不是完全為了找油,而是要為下一步找油搞好基礎研究,取得了盆地的“金柱子”(連續巖心取樣),就可以在地球上豎一根標尺,加上后續研究,很快就會像連鎖反應一樣,把這個盆地全部搞清楚。
牟書令和許志琴都認為,在這個盆地上打一口近萬米的超深科學鉆井,將不僅對于我國的能源發展前景產生重要影響,更是我國地質科學上的重要里程碑。
三個備選地點尚未最終確認
許志琴說:“中石化已經在前期做了大量研究,有三個被選井址是他們提出來請專家來研討的,目前還不能最后確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根據地質學原理,鉆井開口應在地層隆起地區。”
在第四次選址研討會上,17名院士和40多位地質學界專家紛紛對第一口超深科學鉆井的科學目標提出建議。
“這是一個科學民主決策的過程,爭論在所難免。”許志琴介紹說,有人提出說要打深點,可以保證地層齊全;有的說可以重點在烴源巖取樣,因為它對油氣資源開發特別有利;還有的說從另外一個地方打,可能地層缺一點,但是基底比8000米還能多,可以沖擊世界第二或第三超深鉆的目標;還有的說從兩個地方打兩個孔,一個重點抓上面的巖心,一個重點抓下面的巖心,提高采樣率,綜合研究巖心樣本。
楊經綏說,還要有3到5次研討,才能最終確定下來超深井的具體位置。
“不管怎樣,打井的原則是,要用最短的距離達到最大的效果,還要省錢!痹S志琴如是說。
專家觀點———“我們有能力打好這口超深科學井”
楊經綏(國際大陸科學鉆探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我們已經具備了打這口超深科學井的各方面條件。迄今為止,中國已經成功地實施了中國大陸科學鉆探東海深井(5158米)鉆探工程,正在實施中國環境科學鉆探青海湖和中國白堊紀大陸科學鉆探———松科一井。這些科學工程的實施,可以為塔里木超深鉆的施工工藝和研究方法積累非常有價值的經驗。
幾十年來,由于石油工業的發展需求,塔里木上已經有400多口生產鉆井。石油公司已經有了8000米以上的鉆探施工經驗。石油專家給出意見,運用中石化新購置的萬米鉆機,在塔里木實施萬米科學鉆探具有可行性。
“我非常贊成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
許志琴(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地質也是科學問題,和我們國家的命運密切相關。對于我個人來講,這是我第一次為國家的能源戰略做地球科學的研究,我感到非常高興。
但我非常希望大家知道,大部分勘探和選址工作都是中石化做在前面了,兩方一拍即合后,我們也只是剛剛做了一些科學目標的整合設計。這個進度從提出項目建議再推進到選址階段,動作非常迅速,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我非常贊成。
此外,中石化集團公司專家和我們聯合提出在塔里木實施超深科學鉆探的建議,我認為,主要是雙方都變換了一個角度和思路重新來看塔里木。走出盆地的視野找油,把盆地看透了,基礎問題搞清楚了,才能對下一步的油氣資源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可以說,塔里木是中國最有前景的油氣盆地。從國家能源戰略來說,研究和開發塔里木將具有全球意義。
■原始新聞
近日,國際大陸科學鉆探中國委員會2007年年會暨中國大陸科學超深井選址研討會上透露,我國設計深度為地下8000米到10000米的中國第一口含油氣盆地超深井,將進入選址階段。
包括17名兩院院士在內的60余位地質學家及鉆探專家,在仔細聽取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提出的“塔里木盆地超深鉆井”選址方案后,就其可行性進行了熱烈討論。
委員們一致認為:“塔里木盆地超深鉆探”的意義重大,應及早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并盡快執行。委員們建議,要進一步明確“超深鉆探(或稱超深井)”的科學目標,并與中石化共同推進該計劃的實施。
在地層中由海洋狀況形成的地層被稱為海相地層,在中國,最著名的便是在四川盆地的海相地層。在該地層通常有比較豐富的礦產資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70098.html
相關閱讀:高考地理氣候與自然帶知識點
污染源自動監控難題如何破解?
高考地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必背內容
2014年高考備考:高考地理復習提綱
高中地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