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客氣”一詞的由來-3分鐘典藏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民間故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客氣”一詞來源于春秋時期的一場戰爭。據《左傳•定公八年》記載,魯定公八年的春天,魯國以陽虎為大將侵略齊國,在廩丘這座城的外城,兩軍發生了激戰,魯軍猛攻城墻,守衛的齊軍則用火焚燒攻城的戰車。眼看戰車陷入了敵軍的火攻陣,魯軍中有聰明人想出了一個主意,把粗布衣服浸濕用來滅火。這一招果然奏效,魯軍很快攻破了廩丘外城。不料,守衛內城的齊國守軍一看再無退路,背水一戰,反而從內城里殺將出來,魯軍阻擋不住拼了命的齊軍,只好撤退。陽虎著了急,急中生智,假裝沒有看見本國最有名的勇士冉猛就在軍中,自言自語地大聲說道:“假如冉猛在這里,一定可以打敗齊軍!”這招激將法果然激勵了冉猛,只見他駕著戰車,哇哇暴叫著就向齊軍沖了過去。還沒有沖到一半,冉猛回頭一看,卻發現沒有一個人跟上來,心里一下就膽怯了,趕緊假裝沒站穩,從戰車上摔了下來。一瘸一拐地回來了。陽虎遙遙望見這一幕,不由得說道:“盡客氣也!”
  
  對陽虎口中的“客氣”一詞,杜預解釋說:“言皆客氣,非勇。”楊伯峻解釋說:“客氣者,言非出于衷心。”本軍戰敗,作為有名的勇士,冉猛本來就該奮不顧身地上前沖鋒,可是冉猛沒有,而是很“客氣”地待在軍中,直到陽虎點名激將,為了維護勇士的名譽,冉猛才不得不沖上前去;哪知發現沒有跟隨者之后,冉猛心生膽怯,上演了一出“假摔”的鬧劇,最終還是灰溜溜地回來了。因此,陽虎評價他“盡客氣也”,是說冉猛兩次都不是出于內心真實的想法去行動,言行虛夸,只不過“客氣”一下、應付一下而已,哪里稱得上勇士?
  
  這就是“客氣”這句俗語的來源和本義。
  
  今天“客氣”這個詞已經變成了一個中性詞,含有彬彬有禮、謙讓之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gushihui/372141.html

相關閱讀:一種機緣-3分鐘典藏故事
生死一張嘴
太監被閹割的由來
宋朝沙門島虐囚:讓中情局十大酷刑相形見絀
乾坤大挪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