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所有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分享一篇青春勵志文章,致二十來歲的你,歡迎閱讀。
1
曾經看過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一個小和尚和一個老和尚的對話,小和尚問:“師父,你們不是常常說禪嗎?到底什么是禪啊?”
老和尚氣定神閑,敲了敲小和尚的頭,閉著眼睛說:“禪就是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
寓言故事里說得好像很簡單,現實生活中卻總是知易行難。小A是隔壁班的一個男孩子,沉迷電子競技多年,打起游戲來不分白天黑夜,更不用說什么按時吃飯睡覺了。他平常跟我說過最多的話就是:下個星期起我一定要好好去上課。這句話的后果往往是我會在周一第一節課的前三排看到他,然后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就再不見他的人影。
他說并不是他不想去上課,而是每當他從游戲世界里醒過神來回到課堂上,卻總是發現自己落下的課程太多太難,剛剛鼓起來的三分鐘熱度被滿黑板看不懂的公式一盆冷水澆滅。但是在他打游戲的時候,這些看不懂的公式又會時不時闖進腦海里,告訴他欠下了多少債務。
他很迷茫,也很焦慮。
2
“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取勝,不知道哪條路才是康莊大道。”
小B是校學生會里倍受寵愛的大忙人,指導老師們覺得她工作認真負責,學長學姐們喜歡她謙虛謹慎的態度,而身邊同級的工作伙伴們,也都愿意和她一起共事。在多個活動上,我都見過她意氣風發的笑容。
但也只有她清楚自己曾多少次想放棄這份工作,小B自認為并不是什么擅長統籌時間的大神,眼前的學生工作對日后的考研或者就業恐怕都不一定有幫助,反而占用了在學習上的無數時間精力。她怕自己的專業知識不過關,也怕會因為成績拖了自己在學生會里評獎評優的后腿,更怕就算放棄了學生工作,依然無法成為一名學霸。
“得不償失”四個字,就像沉甸甸的大石頭一樣,時刻壓在小B的心頭。
3
我們都有一種被人接受的需要。但是你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是獨特的是你自己的,哪怕別人認為它們很怪,或者很討厭,哪怕一群人都說,那太差。
小C是班級里的學霸,上課永遠坐在第一排,門門課的老師都認識她,期末考試也總能拿到90+,在我的眼里,這種人似乎是不會陷入迷茫期的,直到一次和她細聊。
C說,為了獲得現在的成績,她幾乎拋棄了所有的社交活動和學生工作,身邊同學熱論的新聞消息她幾乎一無所知,學習好像成為了她全部的世界。最可怕的是,她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走入社會后HR看著一張只有優異學習成績的簡歷會錄取她嗎?以后工作的同事會不會覺得她呆板無趣只知道工作而排擠她?
她不知道答案。
前幾天,小團子收到了一位輔導員老師的困惑,他說自己帶的某個班班上同學普遍學習比較迷茫,動力不足,部分同學甚至覺得這不是他們心目中的大學,渴望活的精彩但又不知如何去做。學習在他們眼里似乎只是應付考試,每天行尸走肉般,上課下課做作業逛淘寶玩游戲……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處在我們這個年紀,迷茫似乎成為了人生的常態,文章里的ABC也許都有你的影子,明明對于世界的想法很多,卻總也不知道怎么去實現。
以前看到過一句話,大意仿佛是“你所有的痛苦都來自于你的無能。”我們常常希望自己能夠避免“能力太小而野心太大”,現在卻好像總被“危機感太多而行動力太少”所困擾。對于內心世界里自我的構建,無數次的建立,摧毀,再重建。
又或許人的煩惱是無窮無盡的,迷茫太長又常伴左右,我們不斷掙扎不斷成為常態,一邊顛簸一邊向前。人人都有二十歲,并不是你的更加特別。人人都在努力生活,面對挫敗,你所有的努力都是應該做的,所有的不滿都是自己作的。
對于眼前的迷茫,首先希望你了解正視,也希望你能從容,希望你能把做自己這件事,作為終生的方向去努力,獲得的一點一滴都是日后的寶藏。也許現在的我們不會清晰的知道這到底有多難,但重要的是堅定你自己所選擇的,不讓迷茫成為生活的常態,能一點點地沉下心來去閱讀去思考。不要讓迷茫和焦躁,打擾了你的前行。
而未來究竟能到哪里呢,只有你的汗水和時間知道。有一句又老又俗氣的話,想送給你:所有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并且能夠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335789.html
相關閱讀:只為能過好新的一年
你必須找到你所鐘愛的
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還認真
致那些,只想不勞而獲的孩子們
機會在前面,不完美,也要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