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勇于實踐的名言
積萬金于篋匱,雖儉乏而不用,則未知其有異于貧窶;懷逸藻于胸心,不寄意于翰素,則未知其有別于庸猥。
——《抱樸子·外篇卷三十八·博喻》
如果在箱柜中積存了萬兩黃金,即使貧困也不使用,那么就不知道這和貧窮有什么不同;如果胸中懷有華麗的辭藻,不把心意寄托在著述上,那么就不知道他和普通鄙陋的人有什么區別。
治其器必求其用。
——《二程外書·卷一》
治辦這器具必定要求它發揮作用。
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參于天地之謂也;小用者,謀利計功之謂也。
——《胡子知言·卷三·紛華第九》
治學可貴之處在于有大的成就,不是可貴之處在于有小的效用。大的成就,指的是對天地加以研究;小的效用,指的是謀求利益、功勞。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學而第一》
對妻子、看重品德,輕視色相;事奉父母,能竭盡自己的力量;事奉君主,能獻出自己的生命;和朋友交往,說話講誠信。(這樣的人)即使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學習過了。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論語·子張第十九》
堅持德行卻不弘揚,信仰道義卻不夠忠實,(這樣的人)怎么能算是有用?怎么能算是無(可有可無)用?
入山見木,長短無所不知;入野見草,大小無所不識。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藥者,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論衡·超奇第三十九》
進入山里,見到樹木,不論高的矮的都知道的;進入田野,見到花草,不論大的小的都認識的。然而不能夠伐樹木用來建造房屋,采摘花木用來調和藥方,這是只認識草木卻不能使用的人。
即徒誦讀,讀詩諷術,雖千篇以上,鸚鵡能言之類也。
——《論衡·超奇第三十九》
倘若只是誦讀,讀詩誦經,即使能誦讀無數篇,也不過是鸚鵡學舌之類的。
實言無多,而華文無寡。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如皆為用,則多者為上,少者為下。
——《論衡·自紀第八十五》
內容充實的文章不忌諱多,華而不實的文章不忌諱少。對社會有用的文章,一百篇也無妨;對社會無用的文章,一篇也沒有補益。如果都是對社會有用的,那么就是多數的是上等,少數的是下等。
對圣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圍爐夜話》第二條
對于前代圣賢的話語,自己必須在平常照著樣子去做,才能算是讀書。
士既多讀書,必求讀書而有用。
——《圍爐夜話》第一四九條
讀書人既然讀了許多書,必須要讀了書而有用處。
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下棋是一門小玩藝,如果不專心致志,就不能掌握它。比喻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
類不可兩也,故知者擇一而壹焉。
——《荀子·解蔽》
一心不能兩用,因此聰明人總是選擇一件事專心致志去做。
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壹于道以贊稽之,萬物可兼知也。
——《荀子·解蔽》
思想分散,就不可能對事物有準確認識;思想動搖,認識就不可能精深;三心二意就會疑惑不解。專心于一點來考察萬物,萬物才有可能被認識了解。
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
——《荀子·大略》
君子專心致志地教,弟子專心致志地學,這樣,就能很快獲得成就。
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莊子·大宗師》
如果一個人的嗜好特別廣泛,那么他的才能就會大大地喪失。比喻做事應專一。
做事應該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莊子·達生》
做事應該,用心專注,與神相似。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則兩不成。
——《韓非子·功名》
用左手畫圓,同時用右手畫方,這樣,兩個圖形都不可能會畫好。比喻一心不可二用。
人莫能左畫方,而右畫圓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沒有人能夠同時用左手畫方形,用右手畫圓形。比喻一心不可二用。
有德行之人之于物無所茍而已。
——《谷梁傳·僖公十六年》
有德行之人對于該辦的事情都會一心一意地去做。
意不并銳,事不兩隆。
——漢·劉向《說苑·談叢》
一心不能二用,不能同時兼顧兩件事。
思心愛一至,不聞雷霆。
——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材理》
思考專心致志,即使有雷聲竟也聽不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一心一意地去努力,即使堅硬的金屬和頑石也會被鉆開。
心不兩用,則手不并運也。
——北齊·劉晝《劉子》
一心不能兩用,一手也不能同時做兩件事。
心駐于目,必忘其耳,則聽不聞;心駐于耳,必遺其目,則視不見也。
——北齊·劉晝《劉子·,修辭手法;專學》
注意力專注在所看的東西上,必然會忘記耳朵的作用,從而聽不見聲音;注意力專注在聽覺方面,就會喪失眼睛的作用,從而視而不見。
愛博而情不專。
——唐·韓愈《與陳給事書》
愛好廣泛感情就不會專一。
多好竟無成,不精安用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173859.html
相關閱讀:20條關于尊老愛幼的名人名言
面對現實的句子
愛國名人名言
黃遵憲名言警句大全
奧斯卡?王爾德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