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贄的名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名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禍。
  
  王摩詰以詩名,論者雖謂其通于禪理,猶未遽以真禪歸之,況知其文之妙乎!
  
  遠公甚愛賢,所見亦高,觀其與人書,委曲過細,唯恐或傷,況謝公聰悟如是,又以師道事遠公,遠公安忍拒之!
  
  愿兄早了業緣,速登上第,完世間人,了出世法,乃見全力云。
  
  世間無根器人莫引之談學,彼不為名便是為利,無益也。
  
  古人言語多有來歷,或可通于古未必可通于今者,時時對書,則時時想兄,愿得侍兄之側也,此弟之不可少兄者一也。
  
  此中如坐井,舍無念無可談者。
  
  且當處窮之日,未必能為地主,是以未敢決來。然念兄實不容不與弟會者。
  
  蓋真切友朋,死生在念,萬分精進,亦自不知故耳。
  
  雜學如此,故弟猶不知所請教也,非薄之調也,念兄未必能并弟之眼,愈弟之疾也。
  
  既不敢親,則惡我者從生焉,我惡之者亦從生焉,亦自然之理耳。
  
  若來,不可帶別人,只公自來,他人我不喜也。
  
  朝廷之法:死有死律,軍有軍律,邊遠充軍有邊遠充軍律,口外為民有口外為民律。
  
  克已者,無己也。無己可克,故曰克己。
  
  蓋世人愛多事,便以無事為孤寂;樂無事,便以多事為桎梏。
  
  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也。
  
  世間萬事皆假,人身皮袋亦假也。然既已假合而為人,一失誠護,百病頓作,可以其為假也而遂不以調攝先之,心誠求之乎?
  
  惟德有未明,故凡能明我者則親之;其不如己者,不敢親也;便佞者、善柔者皆我之損,不敢親也。
  
  未能知學之故也,未能自明已德故也,未能成己、立已、盡己之性故也。
  
  切恐知學則自能不厭,如饑者之食必不厭飽,寒者之衣必不厭多。
  
  親者無失其為親,故者無失其為故。
  
  非恐其辟已也,謂其志不在于性命,恐其術業不同,未必能開我之眼,愈我之疾。
  
  內實自傷,故因聞雁而遂賦之。
  
  夫余執此道以終始,未嘗一毫改步也。今難者反易,易者反難,雖余亦自不知其故矣。
  
  是世之所難者,余之所易也。
  
  去年花比今年早,今年人比去年老。盡道人老不如舊,誰信舊人老亦好。
  
  舊以不知恥為賤亦好,以得志一時為夭尤好。
  
  朋來四方,聲應氣求,達之至也。
  
  身無一賢,緩急何以,窮之極也。
  
  常知足則常足,故富;能脫俗則不俗,故貴。
  
  富莫富于常知足,貴莫貴于能脫俗。貧莫貧于無見識,賤莫賤于無骨力。
  
  天幸生我性,平生不喜見俗人,故自壯至老,無有親賓往來之擾,得以一意讀書。天幸生我情,平生不愛近家人,故終老龍湖,幸免俯仰逼迫之苦,而又得以一意讀書。
  
  天幸生我目,雖古稀猶能視細書;天幸生我手,雖古稀猶能書細字。
  
  老而能學,唯吾與袁伯業。
  
  我只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
  
  世之君子理礙太多,名心太重,護惜太甚,為格套局面所拘,不知古人清靜無為,行無所事之旨,與藏身忍垢委屈周旋之用。
  
  因病與藥,因時治病,不得一概。
  
  能下人,故其心虛;其心虛,故所取廣;所取廣,故其人愈高。
  
  物不經鍛煉,終難成器;人不得切琢,終不成人。
  
  慷他人之慨,費別姓之財。
  
  圣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
  
  若無鄉賢,又無名宦,則載流寓之賢,亦足以重此邦。則如生者,雖不敢當說法之教主,獨不可謂流寓之一賢乎?
  
  關門閉戶,著書甚多,不暇接人,亦不暇去教人。
  
  知止其要矣,致知其功矣,此大人之學所以難在于知止也。
  
  是故大學之道,終歸于至善之止,而以知止為極功,得止為效驗云。
  
  夫道一也,學亦一也,今曰“在明明德”,而又曰“在親民”,分明是兩物矣,物則自然有本末。親民以明吾之明德,雖曰一事也,然一事自有一事之終始,萬事亦各有萬事之終始。
  
  既無加損,則雖欲辭圣賢而不居,讓大人之學而不學,不可得矣。然茍不學,則無以知明德之在我,亦遂自甘于凡愚而不知耳。(名人名言
  
  甚快活,甚自在,但形神離矣,雖有快活自在不顧矣。
  
  無他故焉,愛性命之極也。孰不愛性命,而卒棄置不愛者,所愛只于七尺之軀,所知只于百年之內而已,而不知自己性命悠久,實與天地作配于無疆。
  
  是故有棄官不顧者,有棄家不顧者,又有視其身若無有,至一麻一麥,鵲巢其頂而不知者。
  
  故非自己德望過人,才學冠世,為當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處必寡,其瑕疵處必多,非真具眼者與之言必不信。
  
  既有大才,又能不避禍害,身當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則無憑,雖惜才,其如之何!
  
  舉春秋之天下,無有一人能惜圣人之才者,故圣人特發此嘆,而深羨于唐、虞之隆也。
  
  祗此一書耳,終身之交在此,半路絕交亦在此,莫以狀元恐嚇人也。世間友朋如我者絕無矣。
  
  先務者,親賢之謂也。親賢者,知賢之謂也。自古明君賢相,孰不欲得賢而親之,而卒所親者皆不賢,則以不知其人之為不賢而妄以為賢而親之也。
  
  大抵今之學道者,官重于名,名又重于學。
  
  然今世要未能作此者,所謂學從信門入是也。
  
  又有一等,本為富貴,而外矯詞以為不愿,實欲托此以為榮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義之事以自蓋。
  
  舍穩便,就跋涉,株守空山,為侍郎守院,則亦安用李卓老為哉?
  
  既兄官身,日夜無閑空,則雖欲早晚不離左右請教,安能得?官身不妨,我能蓄發屈已相從,縱日間不閑,獨無長夜乎?
  
  如空同先生與陽明先生同世同生,一為道德,一為文章,千萬世后,兩先生精光具在,何必更兼談道德耶?
  
  其人品之高,心術之正,才力之杰,信足以自樂,信足以過人矣。
  
  己處彼,兩得其當,紛紛之言,自然冰釋。
  
  每從而反之曰:吾之所少者,萬物一體之仁也,作惡也。
  
  我以自私自利之心,為自私自利之學,直取自己快當,不顧他人非刺。
  
  非恭敬之未易言也,以恭敬之未易知也。
  
  幸有領者,即千笑方笑,百年笑,千年笑,山農不理也。
  
  若果能到此,便是吾師,吾豈敢以他人笑故,而遂疑此老耶!
  
  內不見己,外不見人,無美于中,無丑于外,不背而身不獲,行庭而人不見,內外兩忘,身心如一,難矣,難矣。
  
  人皆可見,而夫子不可見,是夫子有不可也。夫子無不可者,而何不可見之有?
  
  心實憐之,故自體念之耳,又何禪機之有耶?
  
  世俗非真能知丑美也,習見如是,習聞如是。
  
  用世處世,經世出世,俱已至到。
  
  人盡以此老為不肖,則知此老者自希;知此老者既希,則此老益以貴矣。又何疑乎!
  
  非敢自謂庶幾于道,特以居卑處辱,居退處下,居虛處獨,水之為物,本自至善,人特不能似之耳。
  
  豈非以不知為己,不知自適,故不能和光,而務欲以自炫其光之故與!
  
  仆實喜之而習氣太重,不能庶幾其萬一,蓋口說自適而終是好適人之適,口說為已而終是看得自己太輕故耳。
  
  欲成大器,為大人,稱大學,可得耶?
  
  夫為學而不求友與求友而不務勝己者,不能屈恥忍痛,甘受天下之大爐錘,雖曰好學,吾不信也。
  
  四海雖大而朋友實難,豪士無多而好學者益鮮。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
  
  凡大人見識力量與眾不同者,皆從庇人而生;若徒庇于人,則終其身無有見識力量之日矣。
  
  大人者,庇人者也;小人者,庇于人者也。
  
  學者但恨不能疑耳,疑即無有不破者。
  
  人來得書,時正入山,故喜而有述,既書扇奉去矣。
  
  一身漂泊,何時底定!昨為白下客,今日便為濟上翁矣。
  
  夫道本中庸,茍毫厘未妥,便是作怪,作怪即謂之妖。如
  
  中夫聰明異甚,真是我輩中人,凡百可談,不但佛法一事而已。
  
  身是苦:非但病時是苦,即無病時亦是苦;非但死時是苦,即未死時亦是苦;非但老年是苦,即少年亦是苦;非但貧賤是苦,即富貴得意亦無不是苦者。
  
  孔子教人,教人求仁,惟求之而不得,則無可奈何。待價而沽、不欲求售者,以天下之無豪杰也。
  
  又我性本柔順,學貴忍辱,故欲殺則走就刀,欲打則走就拳,欲罵則走而就嘴,只知進就,不知退去,孰待其遞解以去也!
  
  名利無兼得之理。超然于名利之外,不與利名作對者,唯孔夫子、李老子、釋迦佛三大圣人爾。
  
  若等禍者,志慮益精,德行益峻,磨之愈加而愈不可磷,涅之愈甚而愈不可淄也,是吾福也。
  
  往者布施,盡是佛光,信受保不虛者。
  
  老人肚腸能有幾許,斷而復續,徒增郁抑,何自苦耶!
  
  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原是破不得的,惟見了源頭,自然不待分疏而了了在前矣。
  
  如該終養者只宜就終養作題目,便是切題,便就是得意好文字。若舍卻正經題目不做,卻去別尋題目做,人便理會不得,有識者卻反生厭矣。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504701.html

相關閱讀:愛國名人名言
奧斯卡?王爾德名言
面對現實的句子
黃遵憲名言警句大全
20條關于尊老愛幼的名人名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