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沒有不合格的群眾。(毛澤東)
2、我們國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應該和群眾同甘苦,共命運。( 周恩來)
3、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鄧小平)
4、實干,黨民心連心;空談,干群背靠背。(楊茂平)
5、做人民的牛,做護堤的石,做爐中的炭,做鋪路的磚。(陳賽國)
6、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清•鄭燮)
7、人聚則強,人散則弱。同心同德,庶幾有成。(清•魏源)
8、為政,通下情為急。(明•薛渲)
9、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 (宋•胡宏)
10、足寒傷心,民寒傷國。 (漢•荀悅)
11、從來治國者,寧不忘漁樵。 (明•謝榛)
12、君舟民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荀子)
1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14、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情則亂( 墨子)
1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國家正,國家正而后天下正。 (《傅子•正心篇》)
16、師克在和,不在眾。(左傳)
17、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典故。(《文子·下德》)
18、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詩經·大雅·板》)
19、樹葉離開枝頭是腐爛的開始,干部脫離群眾是腐化的開端。(當代)
20、為官應立“公仆志”,從政最貴“愛民心”。 (當代)
21、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梁啟超)
22、這個社會尊重那些為它盡到責任的人。(梁啟超)
23、力量越大,責任也就越大。(金龍升)
24、責任就像水、空氣、食物一樣重要。(洪能翔)
2011國家公務員面試:社會民生篇
社會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
2、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清·何啟)
3、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吳兢)
4、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5、虛榮告訴人們什么是榮譽;良心告訴人們什么是公正。(蘭多)
6、力量來自公正。(林肯)
7、對他人的公正就是對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鳩)
8、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吳兢)
9、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清·康有為)
10、同一的太陽照著他的宮殿,也不曾避過了我們的草屋:日光是一視同仁的。(莎士比亞)
11、讓我們記住,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西塞羅)
12、一切背離了公平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柏拉圖)
13、缺乏公正,則無道義可言。(西塞羅)
民生問題(就業、社保、教育)
1、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賈誼)
2、源靜則流清,本固則豐茂;內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魏子)
3、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清·陳天華)
4、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宋·程頤《代呂公著應詔上神宗皇帝》)
5、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孟子)
6、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
7、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征)
8、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9、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管子·君臣上》)
10、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漢·王符《潛夫論·務本》)
11、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三國志·吳書·駱統傳》)
12、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宋·蘇轍《新論下》)
13、君依于國,國依于民。(李世民)
14、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唐·王維《贈房盧氏?》)
15、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宋·歐陽修《偃虹堤記》)
16、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宋·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不允詔》)(中公教育研發團隊) 2011年國家公務員面試畫龍點晴:名言警句之改革創新篇
改革
1、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鄧小平)
2、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鄧小平)
3、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鄧小平)
4、政治體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進的一個標志。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于政治體制改革。(鄧小平)
5、政治體制改革要堅持既堅決、又審慎的方針。決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較大以后再下決心,但改革總要有一個期限,不能太遲。(鄧小平)
6、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同經濟體制改革相配套、相適應,不搞政治體制改革必然會阻礙經濟體制改革,拖經濟發展的后腿。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來越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鄧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為難的。(魯迅)
8、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魯迅)
9、變法則民智,變法則民強,變法則民生。(清·譚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
12、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唐·劉禹錫)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啟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漢·楊雄)
創新
1、周雖舊邦,其命惟新。(詩經)
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5、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
6、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漢·劉安)
7、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8、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9、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0、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11、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12、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
13、不斷變革創新,就會充滿青春活力;否則,就可能會變得僵化。(歌德)
14、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中公教育研發團隊)
公考必備名言警句
一、愛國
◆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 愿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掊土。——李清照
◆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人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 茍利國家( )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 國之不存,身將焉托?——蔡鍔
◆ 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二、奉獻
◆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 我不配做一盞燈,那么就讓我做一塊木柴吧!——巴金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陶行知
◆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毛澤東
◆ 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裴多菲(匈牙利愛國詩人)
◆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并不要求什么報酬。——泰戈爾
三、政績觀
◆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于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危。——春秋《管子》
◆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明·王廷相
◆ 執政以廉為本,為官以勤為先,做人重在以誠,說話重在以信,辦事重在以實。——古代官場俗語
◆ 勤勤懇懇辦實事,無須計較名利得失;坦坦蕩蕩說真話,不必在意官位尊卑。——民間俗語
◆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清·趙慎畛,時任云貴總督 ◆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人民》評論
◆ 深懷愛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恪守為民之責。——《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
◆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四、民生
◆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
◆ 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管子·霸業》
◆ 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左傳》
◆ 心中為念農?啵锶缏勷噧雎。——白居易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鄭板橋
◆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錦濤
五、教育
◆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仲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韓愈
◆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馬卡連柯(前蘇聯)
◆ 教育的最大的秘訣是:使身體鍛煉和思想鍛煉互相調劑。——盧梭(法國)
六、群眾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仲
◆ 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戰國策》
◆ 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諸葛亮
◆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明·黃宗羲
◆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明·黃宗羲
◆ 沒有落后的群眾,只有落后的干部。——毛澤東
◆ 比起磨破墊子的聰明人,還是接近群眾的傻子強。——蒙古族
七、公正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孔子
◆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管子·內業》
◆ 天下所以服者,常生于不偏;而其不服也,常起于不平。——楊萬里
◆ 公則民不謾,廉則吏不欺。——《明史·曹端傳》
◆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劉安《淮南子》
◆ 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蘇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yan/145586.html
相關閱讀:巴爾扎克名言警句的精華
關于做人的名言警句名句
信念堅強的名言警句
關于廢墟的名言警句
年輕勵志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