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唐玄宗與樂師的音樂人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語錄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大唐榮耀》,引發人們對唐朝興衰的思考。劇中有一段,安祿山攻破長安后在宮殿里觀看樂師演奏。因為廣平王李?冒充樂師奏錯了音符,安祿山要殺他,危急關頭,一位對大唐忠心耿耿的樂師為了保護李?挺身而出,指著安祿山破口大罵,被安祿山的手下拖下去處斬。

其實,這個樂師歷史上真有其人,他就是唐玄宗最為欣賞的宮廷樂師之一雷海青。不過,史籍上的記載,比電視劇的情節更慘烈。雷海青被殺,終結了其傳奇的一生,而隨之終結的還有唐玄宗的音樂傳奇。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音樂方面,頗有建樹,不僅創作了多部大型樂曲,還成立了教坊、梨園等音樂機構,大力促進了漢族音樂的發展。

樂師雷海青死后成"戲神"

雷海青,唐朝開元四年(72019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個鄉村。因其出生時,嘴巴周圍皮膚烏黑,家人以為不祥,便丟棄在路邊。這時有一個木偶戲班經過那里,見襁褓中的嬰兒嗷嗷直叫,有一只毛蟹正爬在嘴唇邊,用涎沫喂他,戲班便將他帶走,代為撫養。由于嬰兒頭頂戴的帽子上繡有一個"雷"字,后取名"雷海青"。小海青每天同藝人們一起生活,讀書寫字,彈琴唱戲。到十八歲時,既能扮演不同角色,又會彈奏各種樂器,特別是善于吹奏一種名叫"篳篥"的笛管。

據傳,唐玄宗李隆基因"游月宮"而羨慕天上仙樂,后命樂師按其旋律譜成《霓裳羽衣曲》。在排練演奏時缺少一名吹簫的樂官,有人就推薦了福建的雷海青。雷海青應召赴考,一舉中了探花,皇后親自為他簪花。雷海青拿起玉簫,當殿吹起悠揚悅耳、優美動聽的《霓裳羽衣曲》。滿朝文武百官和樂師名優們聽了齊聲叫好,唐玄宗當即恩賜雷海青狀元及第,并封他為翰林院大學士,欽賜御酒飲宴獎賞。

雷海青為人豪爽,忠心耿耿,加上才華橫溢,唐玄宗十分器重他,便任命他為掌管宮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園的教官。后來,他的同鄉江梅妃被選入宮并封為皇妃后,他不但教會梅妃及樂官們演奏他自己譜成的樂曲《引梅敬酒歌》,跳家鄉的舞蹈《白玉驚鴻舞》、《八仙過海祝壽舞》等,還把福建當地流行的民間音樂和曲藝節目引進了宮廷,又在宮中專攻琵琶彈奏,終成一代琵琶高手。雷海青還培養了不少梨園樂師。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秋,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舉兵叛變,攻陷長安城,逼走唐玄宗,把雷海青以及教坊梨園子弟和宮廷樂官三百余人,都擄進洛陽城。安祿山在凝碧池設宴慶功,令雷海青和眾樂官彈奏琵琶宮樂,宮娥妃嬪歌舞助興。雷海青與梨園子弟久久不肯動手演奏,并痛斥安祿山的罪惡,安祿山惱羞成怒,喝令手下用刀剜雷海青的嘴唇,雷海青仍罵不絕口,安祿山急令將其舌頭割掉。雷海青口含鮮血,忍著劇痛,拼盡全力將手中琵琶對準安祿山的頭部擲去。安祿山氣急敗壞,立命刀斧手把雷海青綁到戲馬殿前,凌遲處死。時為唐天寶十四年八月廿三日。這段史料被記載于《明皇雜錄補遺》。大詩人王維聞知雷海青死難之事后,很是感動,賦一首七絕:"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安史之亂后,唐肅宗贈封宮廷樂師雷海青為"死難大臣"。

有趣的是,宮廷樂師雷海青在去世后,人們開始了對他的"造神"運動。

由于在雷海青生前,唐玄宗曾命他率領宮廷梨園子弟到江梅妃的家鄉福建莆田演出,而雷海青等宮廷梨園子弟的到來,對莆田"百戲"(木偶戲、雜戲等)的發展以及莆仙戲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當地樂工在得知雷海青慘烈犧牲后,拜雷海青為保護神、祖師爺,戲神雷海青就這樣誕生了。

到了宋朝,宋高宗又加封雷海青為"大元帥"。"大元帥"雷海青有文武兩種不同造型,文造型多為金面金身,即"戲神"裝扮。武造型為紅臉紅袍,手執令旗,即"大元帥"裝扮。傳說有一年,一個莆仙戲班出海演出遭遇風暴,危急時刻他們請求戲神"雷海青"庇佑,雷海青果然顯靈救了戲班,在天空中帥旗上的雷字被云彩遮住,只露出田字部分,于是雷海青是天庭"田公元帥"的傳言就傳開了。

后來,田公元帥的傳說不再局限于戲劇界,在福建的一些地方,他被賦予全民保護神的身份。如,莆田老百姓在正月鬧元宵的時候,有抬著菩薩神像繞境巡道的習俗,這些菩薩有"娘媽"(媽祖)、"張公"(張巡)以及"田公元帥"(雷海青)等神。

唐玄宗時宮中樂工有數萬人

雷海青等音樂人才受到重視,這與唐玄宗對音樂的重視有著直接的關系。唐玄宗在音樂方面的才能非常突出。首先他善于音樂表演。唐玄宗能演奏多種樂器,其中最擅長演奏羯鼓。唐玄宗演奏羯鼓的技術非常精湛,節奏準確且表現力豐富。據說唐玄宗敲羯鼓僅敲壞的鼓槌就有四柜子之多。唐玄宗還善于演奏竹笛。唐代楊巨源《吹笛記》載:"上嘗坐朝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玄宗上朝之際尚身懷玉笛構思作曲。"

唐玄宗還善于作曲。他一生創作了很多樂曲,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相傳就是唐玄宗所作。據唐中期詩人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的記載,全曲共分三十六段,由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曲破十二段三部分組成。其"散序"是唐玄宗登三鄉驛望女兒山回宮之后,依據他對女兒山的神奇想象寫成的。這一部分白居易認為相當精彩,所以他在《重題別東樓之一》詩中說"宴宜云髻新梳后,曲愛霓裳未拍時"。

安史之亂爆發后,唐玄宗在倉皇出逃途中,還不忘用音樂來表達心情。有一次在途中,他命左右取長笛,自制一曲吹之,怨切動人,樂工記其譜,入蜀后將該曲命為《滴仙怨》。這期間他還寫了《雨霖鈴曲》,此曲傾訴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樂師張野狐演奏這首曲子后,唐玄宗聽后淚流滿面。

唐玄宗在音樂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對當時的音樂機構做出了極大的調整。唐初,在西京長安、東京洛陽都設有太常寺、大樂署和教坊等中央音樂機構。開元二年(72019年),唐玄宗改組了大樂署,將其中唱奏民間音樂的樂工分出來,單獨成立了四個外教坊和三個梨園。唐玄宗在大樂署新設外教坊,兩個在長安,兩個在洛陽。長安的外教坊,一個設在延政坊,名為左教坊,以工舞見長;一個設在光宅坊,名為右教坊,以善歌取勝。洛陽的兩個教坊,都設在明義坊。這些教坊由宮廷派中宮(宦官)為教坊使管理全教坊的事務。這些機構為皇帝供奉新曲,也大大促進了俗樂的發展。

開元二年(72019年),唐玄宗還創置"梨園",這是一種設立在禁苑梨園中的宮廷音樂機構,它以專門學習(教習)法曲為主。玄宗十分看重梨園,一有機會就到梨園親自指揮樂人排練。

唐玄宗時,這些音樂機構中的樂工,總數大約在萬人以上,為了提升樂工門的創作和表演水平,還規定從各地征調來的樂工必須在長安或洛陽的大樂署中進修。他們學習的課程按照難易的程度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清樂大曲六十日成,大文曲三十日,小曲二十日;西涼、龜茲、疏勒、安國、天竺、高麗等大曲各三十日成,次曲各二十日,小曲各十日;散樂、雅樂大曲各三十日成,小曲二十日。而且他們起碼要學會難曲五十曲以上,并能參加演出者才能畢業。

唐玄宗常舉辦聲樂大賽

唐玄宗時期,涌現出了許多音樂家,開元年間許和子的歌唱,李謨的笛,李龜年的歌唱、羯鼓,賀懷智、雷海青的琵琶,張野狐的箜篌等,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面對音樂繁盛的局面,唐玄宗經常舉辦聲樂大賽。有一年,唐玄宗在勤政樓舉行"大?":一種表示與民同樂的宴會。當時,老百姓聚集甚多,喧嘩之聲使伴奏百戲的音樂都聽不見了。唐玄宗大為憤怒,高力士馬上獻策說:只要讓永新出來唱一曲,一定可以制止喧嘩。于是永新就唱了一曲,聽到曲聲,人群中頓時安靜下來。永新何許人也?她就是許和子,她是吉州永新縣(今江西吉安)的民間歌手。其家世世代代都是樂工。開元末年,她被征入宮中為內人,即宮中的女官,改名"永新"。她不但長得漂亮,人也聰明,而且很會唱歌,"能變新聲"。如遇高秋朗月,臺殿清虛,她囀喉一唱,能"響傳九陌"。唐玄宗曾叫李謨吹笛,為永新伴奏,結果永新歌唱完了,笛身也裂開了,由此可見永新歌聲的開闊嘹亮。

值得一提的是,安史之亂后,雖然唐玄宗的音樂傳奇幾乎落下帷幕,但經過唐玄宗的努力,唐代的音樂在此后依然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中,琵琶的發展尤為迅速,成為唐代最普通的樂器之一。唐代的"琵琶",是專指三國魏晉以后經由西域傳入的"胡琵琶"。胡琵琶中有一種為曲項琵琶,有四根弦、四個柱,音箱呈梨形,曲項,用撥子彈奏。唐代盛行的琵琶,主要是曲項琵琶。

詩人白居易《琵琶行》就是對唐代中期琵琶表演的描述,其中最令人熟知的一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195288.html

相關閱讀:人生有一個詞叫珍惜,珍惜是幸福的意義
2016最新經典語錄之感悟人生
有些事,有些人,看不清,道不明
人生修養名言警句
和玩得來的人在一起玩才叫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