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當企業高管的時候,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他經常叫苦:“啥時候能讓我僻靜安靜,哪怕是一天也好!”多年后,退休了。我去看他,簡直認不出他來:背微駝了,頭發白了,走路顫巍巍的。我說:“你這是咋的啦?當年你工作這么忙,卻越忙越,現在退休了,怎么反倒病怏怏的?”他苦笑:“唉,閑出來的缺點。人閑,看上去好美,起早貪黑久了,心發窘,毛病就多起來了!”
可不是嘛,有時候休完長假,咱們反倒會有更累的。其實,不僅是那些退休的人,年輕人也常常會因為休假而閑出病來。
突然放松型。
有考察顯示,近六成人在長假里會涌現了頭痛、疲乏、肌肉疼、惡心以及感冒或流感等各種癥狀。為何忙的時候沒累病,閑下來反而病倒了呢?專家出來釋疑解惑了:人在緩和的時候,身體處于高興狀態,各種應激激素會被調動起來,免疫力也得以進步。一旦徹底放松,上述應激狀況解除,免疫力也就隨之降落,于是,本來積聚的勞損以及埋伏的病菌就會一起“發力”,把人撂倒。
突擊還債型。
年青人上有雙方,下有子女。他們平時忙得腳不點地,很多親情債、人情債都始終欠著。到了長假,他們便騰出功夫,集中“還債”。陪雙方去看;購置日用品;陪出去玩兒;訪問;舉行聚首等等。往往假期還不過完,人卻垮了。這種弊病實在不是“閑”出來的,而是累出來的。工作閑了,家事反而“忙”了。這就是鼎鼎著名的長假綜合征。
工作焦急型。
有位工作日工作不說,節假日還把大批工作帶回家做。有時因為釋懷不下,還得到單位加班。不僅如斯,他還常常讓下屬參加。美其名曰:發揮貢獻,搞得下屬一接到他的電話就如臨大敵。多少年從前,被查出患有食道癌。這種病看似是累的,其實,也是“閑”出來的,因為,他們懼怕“閑”下來,一“閑”就慌,恐怕被淘汰。
猖狂娛樂型。
許多年輕人周末或假日約上三五摯友去打球、打牌、飲酒、唱K,總之各種狂歡。休閑放松原來沒有什么不好?墒,凡事兒都該有個度。假如超越了本人身材蒙受的范疇,將會呈現扭傷、中暑、腦溢血,甚至猝逝世。前段,我的一位牌友就忽然倒在了麻將桌下。本來,他由于素日加班工作辛勞,名人語錄,到了長假,整整打了兩天兩夜的麻將,說是要將喪失奪回來。兩天兩夜不休息,不倒下才怪呢!
黑白倒置型。
當初良多80后、90后的休閑都是在電視跟網絡中渡過的。他們晚上不睡,天亮倒下。還有的“夜生涯”,一忙活就是一夜。這種“倒時差”往往會誘發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等癥狀,比工作還累。
人不會休閑,可能會“過勞死”;人會休閑,也可能“閑出病”,凡事都要講個度,講個迷信部署。閑不是啥也不干,宅在家中上網玩手機,更不是沒有控制的徹夜狂歡。要讓自己的有寄托,勞逸聯合,休而不閑,閑而不累,累而不倦,閑出的情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22511.html
相關閱讀:時光才是最后的贏家
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
惟愿生活寧馨如昔,歲月清歡依然
以最美的姿態 迎接生活每一天
一種本領,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