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東風渙散,草長鶯飛,卻怎奈一句“清明季節雨紛紜,路上行人欲銷魂”,勾起清明里對已故人的祭祀和悼念。
這充斥草木香的土壤地,我摯愛的外婆已化為塵土,長眠于此?粗鴿M地雜草閑花,想起前年她分開的初秋,面前恍然缺失了一片明媚的顏色。那一刻,回想像斷鏈的珠串,碎落飛散,那個曾經慈祥和氣的掠影,繚繞腦海,久久不去。
外婆誕生于當地大戶人家,讀了多少年私塾,能識文斷句。因家族宏大,身為長女的她,很小就幫父母操持家事和打理生意,方圓幾十里都意識這個身體嬌小,卻精明能干的姑娘。在那個早婚年代,外婆21歲才嫁入外公眾,從此二心一意過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外婆畢生寬厚仁愛,仔細體貼,對家,哲理故事,對親朋摯友從來都是貢獻,不求回報。她兒孫滿堂,逢年過節,有晚輩來訪問她,別人送的禮物,她素來都是加倍打發,不樂意虧欠別人。家中那么多晚輩的誕辰,她都記得適時送上一份情意。恰是她這種忘我的品德,她一輩子人緣很好,在家里位置很高,也很受村里人的敬佩。
外婆深諳與人相處之道,與外公結為連理,六十三年以來,照料外公衣食起居,理解謙和禮讓,夫妻恩愛,相敬如賓,一輩子很少吵架,在外公心里,無人能替換她的地位。從外婆病危直到去世,外公都始終守在病榻前,拉著外婆的手,止不住的眼淚,重復念叨著一些細節。外公愛好去村里轉悠,和白叟下棋聊天,外婆則在家里忙里忙外,不論是什么時候外公回家,遠遠看著外公身影走近,她都會端上一杯茶,耐煩的等外公進門,有時再遞上一條熱毛巾擦臉。也有回來稍晚的時候,她從來沒有半句牢騷,只輕描淡寫的說一聲:老人家,你怎么才回來呀。話語溫和溫順,毫無半點苛責之意。外婆當了一輩子全職太太,但卻控制了全家經濟家政大權。她用獨占的溫柔和純樸,博得了外公終生的信賴和依附。¬
外婆愛美,愛整齊。哪怕是八十多的高齡,她也是穿著熨帖,頭發梳理得精打細算,用發夾固定發型。她用雪花膏和百雀靈,媽媽說她年青的時候擦點香粉和胭脂。每個房間會掃除得纖塵不染,被子用大紅的綢緞,或繡著牡丹月季,折疊得整整潔齊。柜子里的貨色逐個分類,擺放到位。輕易受潮的衣物和食物會過細的用紙包好,總之,家里的溫馨無處不在。
我有五個舅舅,但外婆卻只生了我媽媽一個女兒,我是她獨一的外孫女,因而從小對我無比溺愛,每年放暑假,我都會去鄉下外婆家住上一兩個月,她會把糖果和家里好吃的飯菜都留給我。城市的日子安靜而安詳,中午犯困的時候,我在竹塌上睡覺,她則守在身邊,為我搖蒲扇打涼,或者坐一邊納鞋底,補綴衣服。有時醒來后,能吃到她拿手的粑粑。布滿無窮的溫溫暖慈祥。
可當初,所有都遠去¬,物是人非,家里的擺設仍舊,卻不見了她慈愛的背影。媽媽說她在逝世之前,還在念叨著要給我置一份嫁奩,要我帶她跟外公一起去坐一次飛機,今年的蔬菜豐產,她要給每個晚輩留她親手做的干菜……她心懷了太多的掛念和不舍,有太多沒有實現的宿愿?墒,這永遠也回不去了,她微微一別,去了一個不塵世攪擾的世界,從此陰陽兩隔。
掃墓歸來的車上,我照舊躲不掉回憶的陷阱,滿頭腦都是她的音容笑容。想起再也不能穿她納的布鞋,再也不能吃她做的粑粑和糕點,再也不會有她站在屋頭草坪盼親人歸來和目送咱們回去,心里想空了一塊,潸然淚下。
PS:另附葬禮上為外婆撰寫的祭文,以表哀思維念之情。
¬祭外婆文¬
公元二零一零年七月十四日戍時,眾親聚會,大維,虔具清酌嫡饈之奠,致祭于先祖外婆淑怡大人之靈前而哀曰:外婆辭世,年過八旬,畢生勞苦,繁忙無停,風雨無阻,不避艱苦,節約持家,生涯安穩。教導吾輩,克己恭人。結緣外公,六十余載,相濡以沫,互敬如賓,夫妻恩愛,情誼至深。賢惠淑德,堪稱典型,寬厚踏實,足啟后人。老當益壯,宜壽長春,無奈無測,難料風波。絆倒于身,話語落音。雖極挽留,一臥不起,駕鶴歸西,無力還生。嗚呼外婆,百喊不聞,肝腸寸斷,血啼沾襟,哀思寄托,苦淚滿盈,長痛涕哭,悲哀難陳,哀號祭祀,心念舊恩。黃覺路上,奈何橋生,心盼戚戚,來品親臨。嗚呼哀哉,尚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anggan/173291.html
相關閱讀:一場精神浩劫
那樣茫然的灼傷
寶寶,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會心痛嗎?
只許今生,不戀來世
執筆無措,喟嘆流年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