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剛會開始講話到成家立業,我們給過父母多少承諾?說的時候滿腔壯志豪情,但又有多少兌現了?父母給我們的愛從來不計回報,然而這么多年來,我們是不是他們眼中的“騙子”呢?
有多少次,我們曾經說過:
媽媽,等我長大了,我就給你買一架飛機,想去哪就去哪,想怎么飛就怎么飛;
媽媽,等我長大了,我就給你蓋一大房子,讓你住在漂亮的城堡里,還有花園;
媽媽,等我上學了,我一定考第一、上名牌大學,讓小區里的阿姨們都羨慕你;
媽媽,等我畢業了,我一定好好工作、努力掙錢,買套房把你接過來過好日子;
媽媽,等我結婚了,安穩了,就要天天給你做好吃的,讓你享受生活品嘗美食;
媽媽,等我有時間了,就領你和爸去旅游,把你們年輕時想去的地方都給玩遍;
爸爸,你的刮胡刀早該退休了,我給你買個新的帶回來吧;
爸爸,我們家附近新開了一家棋牌室,有時間了陪你會會棋友殺幾盤吧……
又有多少我們曾經做過:
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上的是普通的二本院校;畢業之后薪資低微,尚靠父母補貼;買房的首付是父母拿的大頭,結婚的操辦是父母經濟援助;源自公號值得品味的那些話,歡迎您的關注。偶爾過來同住,每天的可口美食也都是媽媽親自下廚;每天鍛煉身體的她,卻遲遲等不到外出旅游的邀請;天上的飛機一架架飛過,但她連坐飛機出行的機會都很少;爸爸的刮胡刀一直沒換,雖然我們買過好幾次......
很多次,我們將玩世不恭當做性格;很多次,我們與同事朋友聚會狂嗨;很多次,我們回家的路永遠都是施工狀態;很多次,我們認為父母會一直在一直在......
但我們忘了,忘了每一個承諾說出來,便是給了父母一份期望?墒俏覀兡敲礆埲,讓父母的期望像脆弱的花兒,一次又一次凋謝,落紅滿地,我們卻渾然不知,甚至連他們對“養老”的恐懼都不能消除。不知道不覺中父母漸漸老去……
某權威媒體曾公布過這樣一組數據:竟然有高達88.2%的人表示,自己為父母的養老問題擔憂。而另一方面,作為逐漸老去的父母,心理壓力也很大。超過70% 的父母表示“對養老問題很恐慌”,他們看到,子女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不想難為孩子;“活得起,病不起”,面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日趨減弱,越來越焦慮。
兌現承諾給父母安慰
羅斯福曾經說過:一個有責任的人對父母、兒女真愛的表現是對這個溫馨、幸福的家庭有萬全的準備,保持適當的壽險,是一種道德責任。但鑒于保險公司對50-60歲的老年人,基本上是不再銷售險種了,即使有,費用也會相當高,我們只能盡可能為其配備保險。
那么,現在的我們,趕緊行動起來!逐一兌現我們曾經的承諾,能做到的一定做到,給父母一份安慰。
在他們心中,我們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就是他們“養老”的保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anggan/327288.html
相關閱讀:那樣茫然的灼傷
只許今生,不戀來世
執筆無措,喟嘆流年若夢
一場精神浩劫
寶寶,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會心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