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考古詩文背誦和默寫的方法指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詩歌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談談古詩文背誦和默寫的方法指導
近年來,語文《課程標準》對背誦作了量的規定,高中語文中古詩文的比重呈上升趨勢,積累一定量的古詩文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有效地指導學生通過背誦和默寫來積累古詩文,成了擺在我們教學中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文言文是良金美玉,是現代漢語的根,其優秀作品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盡管古詩文博大精深,形式多樣,背誦難度很大。但事實上還是有章可循,關鍵在于方法的掌握。我總結出幾個行之有效的背誦文言文的方法,希望與大家共享。
一 通過誦讀,形成語感,加強背誦。
誦讀是文言文入門的途徑。所謂誦讀,朱自清先生曾說:“誦讀是一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學生的了解和寫作能力,教學時先由老師范讀,后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除背誦外都可以看著書!笨梢姡谡b讀教學中,除老師的范讀外,學生所要做的就是“跟著讀”、“練著讀”、背誦和“看著書(讀)”。誦讀的形式:學生齊讀,或分組朗讀,或分角色朗讀,等大多數學生較熟悉課文內容以后,還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進行朗讀比賽。 通過反復誦讀,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課文的語句按先后順序“錄”在自己的“記憶帶”上,憑靠聲音的直感,如吐字、句中停頓、語調、語氣等,達到口熟的目的,從而激發起學生背誦課文的欲望,為背誦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通過疏通文意,理解課文,抓首字,加強背誦。
文言文距離我們年代很遙遠,其特點是單音詞多,用現代漢語翻譯則和我們更加貼近,學生在誦讀中感知課文并尋找難詞難句,通過自己的理解翻譯,加深對文中的字詞句的意義、用法,對文章的寫作思路結構主旨等的理解,背誦起來自然輕松。而 大部分同學背誦時常常背到一個地方又會突然卡住,下句怎么也想不起來,此時如果有人提醒下一句的第一個字,就又能接著背下去。針對此,可用首字提示的方法,即把每句的第一個字寫下來,作提醒之用。如同學們普遍認為比較難背的《歸去來兮辭》的第二段,在背誦時把“舟 、風、 問、 恨 、乃……”等字寫在一張紙上,以便在“卡殼”時提醒自己。如此往復,就記住了這張圖譜,直到最后不看這些字也能背出。
三 通過再造想象背誦法
古詩文中有許多意境深遠,辭藻優美的詩詞曲辭,我們可以用再造想象的方法指導學生背誦,在背誦時我們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聯想力和想象力,把詩句“翻譯”成”圖像”,再儲存到大腦里,然后閉著眼睛回憶,把這些“圖像”再轉化為詩句,邊想象,邊背誦使自己如臨其境,既背得快,又記得牢。如《歸去來兮辭》第二段的第一句:“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借助具體的形象,遙遙的舟兒,飄飄的風兒,匆匆的行人,熹微的晨光,抒發了輕松的又渴望抵家的心情。這時原景和情水乳交融,具有優美的意境。在指導學生背誦這句時,可引導學生把它想象成一幅動態的優美的畫:搖蕩著船兒載我輕快地前行,飄動著的風兒吹牽著我的衣襟,匆匆的行人被我問起前行的路,微微發亮的晨光緣何依然如舊!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學生便進入了詩畫的境界,與作者輕松渴望歸家的情懷共鳴。這樣在想象中背誦,既有效地提高了背誦效果,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如《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四 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加強背誦。
這種方法適用于篇幅較長的文言文,即要把篇幅長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幾個短小的部分來背,最好是按照文中的標點符號來確定背誦的內容。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然后再把前面的內容連起來背誦,以此類推,一篇長文章就很容易背會。這樣,每次背的內容少了,速度加快了,學生就會有“成就感”,這比背誦全文、全段要容易的多。當然,最后一定要把幾個部分連起來背熟。
五、 觀察句式,利用整齊相似的句式,加強背誦
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齊的句子,它們結構相同或相近,用詞大同小異(比如對偶句、排比句等),這些句子給人節奏鮮明、鏗鏘有力、一氣貫通的感覺,我們可以利用它們在語音、節奏上的優勢,專門來記憶它們,記憶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內容混在一起好得多。如《阿房宮賦》第三段中的“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這幾句同為“……,多于……”,句式,明確特點,就很容易背誦 。對某些具有'重章疊唱'特點的課文,我們在背誦時可以求同存異,即在背誦第一節后,找出其余各節與第一節不同的字句并記熟它們就可以了。例如《采薇》前三節,第二三節只有一少部分文字與第一節不同,因此,背熟第一節后,第二三節只要記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指導學生背誦要講究方法,學生的默寫也要抓住細節,很多學生認為背得出就能寫的對,事實并不是這樣。學生在考試中常因為書寫錯誤而丟分。因此教師還要在默寫的細節上多指導,在引導學生識錯改錯上下功夫,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要據意辨析同音異義詞
古詩文中有許多讀音相同,意義不同甚至相反的詞語,這需要學生在背誦和默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詞語,有意識地進行分析比較,既知其音,又知其義,這樣書寫就不會有錯誤。例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這里 “幽”的意思是“隱蔽的、隱藏的”,易誤寫作“憂”。
(二) 要辨形關注同音異形詞
意思相同字形不同的詞在古詩文中數見不鮮,在平時學習和考試中對學生的迷惑性和誤導性很大,教學時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讓學生注意句中詞的寫法。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材”易誤寫作“才”
(三) 要留心語句順序
古詩文受韻律的限制,跟現代漢語的習慣有所不同,學生受現代漢語的影響,加之學習時觀其大略,不求甚解,把語句的順序寫顛倒了,出現錯誤,為此要提醒學生多留心。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把“淡妝濃抹”錯寫為“濃妝淡抹”。
(四) 要強化記憶生僻字
文言文語言優美,學生熟讀成誦,但文中的生僻字難寫,也是造成寫錯的一個原因。對于這種現象,教師要根據字的結構意義上作指導,讓學生多寫幾遍,加強記憶。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的 “鶩”就極易被寫錯。
總之,背誦和默寫是積累文言文的有效途徑,但是,背誦和默寫的方法不限于上面所說的幾種。古文是千姿百態,文無定法。因此,當我們要背誦某一篇古文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分析,靈活選用最好的一種方法,或選用幾種方法配合使用。只有這樣,才可獲得最佳的背誦效果。默寫時,要多留心,要多辨析,書寫就會無誤。 中考古詩文背誦和默寫的方法指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1027294.html

相關閱讀:《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閱讀及答案
古詩文閱讀《過零丁洋》《魚我所欲也》比較閱讀答案
古詩詞中的色彩美閱讀答案
《菩薩蠻?宿水口》閱讀答案
《清溪行》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