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從來就處在變動不居之中,隨著不同文明間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從理論上說,語言交流應該是彼此平等,互相影響,每種方言都有平等擠進“中心”的權利,不同文明間的交流應該對等地相互吸收“外來語”。但實際上語言也十分“勢力”,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語言發展演變的歷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經濟發達地區的方言才有權變成“官話”、“普通話”,其他方言只能蟄居“邊緣”,難登大雅之堂;同樣,“外來語”更多也是“先進”向“落后”的“邊緣”滲透、侵入,逆向流動者絕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響。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語之所以能在全國迅速流行,極易成為“普通話”,自因其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滬語能突破“邊緣”進入“中心”,則因其為商埠首開之地,總是風氣先得,且日漸成為經濟中心。人們往往沒有意識到,我們現在以為很“普通”、早就習以為常、時時脫口而出的“滑頭”、“流氓”、“盯梢”、“出風頭”、“尋開心”、“陰陽怪氣”……若查書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粵語的情形亦頗有些類似,自打改革開放以后,廣東得風氣之先,南風漸盛,于是“粵味普通話”也隨粵菜一道北上,如“買單”、“搞定”、“生猛”等,已漸漸成為“普通話”,F在“港臺腔”頗受責難,其實“港臺腔”不也是我們統一的中國的“方言”之一種嗎?例如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用“港臺腔”的“耶——!”“哇——!”代替“哎喲——!”來表示驚嘆,引起了一些尖銳的批評責難。其實,被視為“驚嘆”之正統表達的“哎喲”也并非古來如此,一成不變。如要“正統”,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嗚呼哀哉!”的時代。何妨用“聽取蛙聲一片”那般寬舒閑淡心態,來“聽取‘哇’聲一片”呢?……
而大量“外來語”在近代隨西學東漸,甚至有“外”來居上之勢,蓋因“西學”較“中學”發達先進也。無論高興與否贊成與否,這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就是如此,難以人為改變,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戶口”、“講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統”,非祖宗八代“根紅苗正”不可,一定要把這種帶有“殖民”色彩的“外來語”統統掃地出門,則我們現在幾乎無法開口說話。應當說,從總體上來看,無論是方言還是外來語,都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新鮮、豐富、精確。
新詞的引進當然離不開翻譯。音譯意譯,本無定論。但每見一些音意兼容的漂亮譯法,總使人擊節不已。如果將“Coca-Cola”意譯為“古柯葉飲料”或“碳酸類飲料”,它在中國一定不會有今日“可口可樂”的驕人業績!癙epsi-cola”如果譯為“皮斯克勒”或“屁事可樂”之類,“百事可樂”在中國也不會如此暢銷!
漢語新詞漫議閱讀答案
新詞的使用,自然而然,非人力能強迫。如祖國大陸將“Taxi”譯為“出租汽車”,香港早就根據粵語將其譯作“的士”,將“take a taxi”順勢譯為“打的”。從上世紀80年代起,“打的”在大陸中語中亦極為流行。不過當時報上曾多次有文章勸人不要說“打的”,要說“乘出租車”。并說香港是殖民地(當時還未回歸),“打的”是殖民地語言,而我們若用“打的”一詞是等而下之的被“殖民地”“殖民”,所以是“自我次殖民地”化。陳義不可謂不高,無奈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直到現在,出門即要“打的”者仍不在少數。
譯者種種,不拘一格,譯界高明可各顯身手,任社會生活自然選汰。但筆者以為科技譯名卻應當遵從有關部門的規定,否則將引起嚴重混亂。如我國有關部門規定將英文“Laser”一詞譯為“激光”,而港臺多將其譯為“鐳射”。但現在內地的許多報紙廣告或歌廳招牌上的“激光音響”、“激光唱片”都讓位于“鐳射音響”、“鐳射唱片”。更有甚者,則干脆來個兼容并包,赫赫然寫上“激光鐳射”或“鐳射激光”,令人啼笑皆非。
總之,語言如同流水,也是高往低流,難以人力阻止!捌胀ㄔ挕敝浴捌胀ā,就在于它能廣納“方言”,博采“外語”。
1.下列的概括符合文意的兩項是(4分)( )
A.對時下個別南方語系的詞句流行現象,大可用寬容達觀的心態來看待。
B.無論是方言還是外來語,都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新鮮、豐富、精確。
C.政治、文化或經濟發達地區的方言才有機會成為“官話”或“普通話”
D.對外來語的中文翻譯,譯界高明大可各顯身手,任憑社會生活自然選汰。
E.能自然使用的外來新詞,既非人力所強迫,也就不必也不能強行禁止。
2.文中說的“語言也十分‘勢力’”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5分)
3.第六段強調了什么觀點?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4.作者說:何妨用“聽取蛙聲一片”那般寬舒閑淡心態,來“聽取‘哇’聲一片”呢?你是否同意作者這一觀點?談談你的理由。(4分)
《語言從來就處在變動不居之中……》答案
1.A、E 答對一項得2分。
2.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語能在全國迅速流行,極易成為“普通話”;近代滬語能突破“邊緣”進入“中心”,今日粵、港、臺的一些用語漸漸成為“普通話”;大量“外來語”在近代隨西學東漸,甚至有“外”來居上之勢。
以上三項,缺少一項扣1分,缺少兩項3分;語句不通,酌減。
3.示例:第六段從翻譯中的科技譯名必須規范的角度,強調了在接受“外來語”或“方言”時,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也要講規范講原則,(以上2分)從而很好地“回護”了“普通話”廣納“方言”、博采“外語”的觀點,使自己的論證更辯證,更全面。(以上3分)
4.無論同意與否,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可。漢語新詞漫議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884838.html
相關閱讀:古詩文閱讀《過零丁洋》《魚我所欲也》比較閱讀答案
《菩薩蠻?宿水口》閱讀答案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閱讀及答案
《清溪行》閱讀答案
古詩詞中的色彩美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