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上智,其孰無過。過而能知,可以為明;知而能改,可以?圣①。小過不改,大惡形焉;小善能遷,大善成焉。
夫人之過無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則驕,孝敬衰焉;嫉妒則刻,災害興焉;邪僻則佚,節義頹焉。是數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遠之如蜂蠆②。蜂蠆不遠則螫身,蟊?不去則傷稼,己過不改則累德。
若夫以惡小而為之無恤③,則必。灰陨菩《鲋粸,則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惡,終無大戾。
(選自《內訓?遷善》,有刪節)
注:①?圣:向圣人看齊。②蟊?、蜂蠆:害蟲、毒蟲。③恤:擔心、憂慮。④攸:所。
9.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過而能知,可以為明 過:
(2)己過不改則累德 累: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①人非上智,其孰無過 B ①惰慢則驕,孝敬衰焉
②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C ①以善小而忽之不為 D ①戒于小惡,終無大庚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遠之如蜂蠆。
(2)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2.這段選文的主旨十分明顯,你還能記起一些與之相關的名句嗎?請寫出兩條。(2分)
[答案]9. (1)過:有過錯(或犯錯誤)。(2)累:連累,損害。(2分。每詞1分) 10.C(2分。A①副詞,表反問;②代詞,他。B①連詞,表因果,就;②連詞,表轉折,卻。C均為連詞,因為。D①介詞,指明對象;②介詞,比) 11. (1)如果有其中的一個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一樣去掉它,象(遠離)蜂蠆一樣遠離它。(2分。“或”“遠”各0.5分;狀語后置1分。語句不通順可酌情扣分) (2)現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與我鄉鄰們的死相比也已經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2分,“雖”“乎”“安”“毒”各0.5分。語句不通順可酌情扣分) 12.示例: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2分。每句1分,凡與“改過”“向善”有關的名句皆可)
《內訓?遷善》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924379.html
相關閱讀:古詩詞中的色彩美閱讀答案
古詩文閱讀《過零丁洋》《魚我所欲也》比較閱讀答案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閱讀及答案
《菩薩蠻?宿水口》閱讀答案
《清溪行》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