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青青水中蒲三首》的作者是韓愈,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39卷!肚嗲嗨衅选肥琼n愈青年時代的作品,寫于公元793年(貞元九年),是寄給他的妻子盧氏的。清人陳沆《詩比興箋》說是“寄內而代為內人懷己之詞”,是一種“代內人答”的體裁,風格別致。
【原文】
青青水中蒲三首
作者:唐·韓愈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
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
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
【注釋】
①陳沆《詩比興箋》以此詩為韓愈寄妻盧氏而代其為懷己之作,當作于貞元十年游鳳翔(今屬陜西省)之時。
②隴:即隴山,又稱隴坂,在今陜西隴縣至甘肅平涼一帶,古樂府《隴頭流水歌》有“西上隴坂,羊腸九回”等句。貞元十年,韓愈應吏部試失利,曾往鳳翔訪府尹邢君牙。
③行子:出門遠行的人,猶言游子。
【創作背景】
韓愈的祖輩雖然曾經顯赫過。但到了他出生時。家道已經敗落。兼之父母早喪。由其堂兄嫂先后撫養。生活十分艱辛。小時候的韓愈非常懂事。“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很早就頗有名氣的韓愈。科舉之路卻很不順利。他先后考了3次都名落孫山。直到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應試。才“擢進士第”(與福建泉州的歐陽詹為同一科)。
【賞析】
鑒賞一:“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這一青青的水中蒲草。塑造出離思送別情景。蒲草下魚兒反襯出對內人思念的無比孤獨。香蒲下的魚兒成雙成對。歡愉而愜意。而內人要與我分離。難舍難分。道出伶仃而落寞。如今我要去隴州。內人不能與我在一起。簡短的四句。率真古樸。彰顯出民歌格調。“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以不同方式表現反復回環。思婦寄語隨水浮萍。反襯不能伴隨。感慨傷懷。“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韓愈思念內人的離別之情。抒發我四海之志。體味到東漢詩賦的味道。
鑒賞二:此詩語言流暢、樸素自然。富有《詩經》民歌的風格。除使用“青青”這個疊字。三章的句首都反復使用“青青水中蒲”。以反復遞進和“代內人答”的方式。將游魚、浮萍、蒲葉和少婦進行旁襯對比。并以香蒲草擬人化來象征堅貞的愛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少婦對遠行萬里的我的離愁日益濃重、孤獨凄涼之感與日俱增。這種疊句的運用。將長相思之苦逐步提升。纏綿盡致而感情真摯。既加強了音樂美。形式美。也加重了感情的色彩和復疊修辭手法的藝術魅力。
鑒賞三:這三首樂府詩是具有同一主題的組詩——思婦之歌。它是韓愈青年時代的作品。寫于公元793年(貞元九年)。是寄給他的妻子盧氏的。清人陳沆《詩比興箋》說是“寄內而代為內人懷己之詞”。是一種“代內人答”的體裁。風格別致。
第一首描繪送別情景。詩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興。襯托離思的氛圍。又以蒲草下有一雙魚兒作比興。以反襯思婦的孤獨。魚兒成雙作對。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而詩中女主人公卻要與夫君分離。她觸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說:我要去隴州。內人不能與我在一起。語意真率、樸素。是民歌格調。短短四句詩。上下兩聯形成鮮明的對照:從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風光明麗。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邊景色;而“君今上隴去”。卻是偏遠荒涼的西北邊境。從情調上看。“下有一雙魚”。顯得非常歡愉而寫意;而“我在與誰居”。又見得女主人公十分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離情。詩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復回環的表現。開始兩句詩是比。以蒲草“長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長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隨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水漂流的浮萍來反襯。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隨。所以。思婦寄語浮萍。無限感慨。
第三首主題相同。一唱三嘆。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這兩句詩有興有比。用蒲草的短葉不出水。比喻思婦不能出門相隨夫君。“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在空間上距離那么遙遠。女主人公孤單單的形象也就顯現出來。而其內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詩中沒有表示相思之語。而思夫之情自見。謝榛嘆為“托興高遠。有風人之旨”(《四溟詩話》卷二)。
三首詩是一脈貫通。相互聯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剛剛出門離家。思婦只提出“我在與誰居”的問題。其離情別緒尚處在發展的起點上。第二首。行子遠去。思婦為相思所苦。發出“相隨我不如”的嘆息。離愁比以前濃重多了。第三首。女主人公內心的孤凄感受隨著行子“在萬里”而與日俱增。一層深一層。全詩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韻無窮。
在體裁上。《青青水中蒲三首》繼承《詩經》、漢樂府的傳統而又推陳出新。朱彝尊謂“篇法祖毛詩。語調則漢魏歌行耳”。
詩的語言通俗流暢。風格樸素自然。富于民歌情調?此破降。而意味深長。前人贊之曰:“煉藻繪入平淡”。正道出這組詩的風格特色。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 字退之,洛陽人,文學家,世有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之稱。三歲即孤,由嫂撫養成人,貞元進士。曾官監察御史、陽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贈禮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贊成改革主張,又反對藩鎮割據。尊儒反佛,比較關心人民疾苦 。
韓愈在文學上主張師承秦、漢散文傳統,積極倡導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觀點!稁熣f》、《進學解》等,皆為名篇。韓詩力求創新,氣勢雄偉,有獨特風格,對宋詩創作影響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http://)
【繁體對照】
卷339_9【青青水中蒲三首】?愈
青青水中蒲,下有壹??。
君今上?去,我在??居。
青青水中蒲,?在水中居。
寄?浮萍草,相?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短不出水。
?人不下堂,行子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gushi/1305972.html
相關閱讀:《贈李頎》(作者-王維)唐詩賞析
《門有車馬客行》(作者-李白)唐詩賞析
《夏冰歌》(作者-韋應物)唐詩賞析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孟浩然唐詩賞析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