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詞人張元干的作品。此詞上片述時事。“夢繞神州路”四句為第一層,寫中原淪陷的慘狀; “底事昆侖傾砥柱”三句為第二層,嚴詞質問悲劇產生的根源;“天意從來高難問”至“送君去”為第三層,感慨時事,點明送別。下片敘別情。“涼生岸柳銷殘暑”至“斷云微度”為第一層,狀別時景物;“萬里江山知何處”至“書成誰與”為第二層,設想別后之心情;“目盡青天懷今古”至最后為第三層,遣愁致送別意。全詞感情慷慨激昂,悲壯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
【原文】
賀新郎⑴·送胡邦衡待制⑵
夢繞神州路⑶。悵秋風,連營畫角⑷,故宮離黍⑸。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⑹?聚萬落千村狐兔⑺。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⑻!更南浦⑼,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⑽、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⑾?回首對床夜語⑿。雁不到、書成誰與⒀?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⒁?舉大白⒂,聽金縷⒃。
【注釋】
⑴賀新郎:詞牌名。
⑵胡邦衡:即胡銓,字邦衡,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時進士,為樞密院編修官,因反對與金議和,忤秦檜,一再被貶。待制:宋時官名。
⑶神州:古稱中國為“赤縣神州”,此指中原地區。
⑷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
⑸故宮:指汴京舊宮。離黍:亡國之悲。
⑹底:何。如:底事,猶言何事。昆侖傾砥柱:傳說昆侖山有天柱,天柱崩則天塌。九地黃流亂注:黃河中有砥柱,砥柱崩則黃水泛濫。此皆九州覆滅之災也。
⑺狐兔:語出范云《渡黃河》詩,“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謂荒涼無人也。
⑻“天意”二句:暗指帝心難測。
⑼南浦:本義為南面水邊,后常用以稱送別之地!冻o·九歌·河伯》有“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曰“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江淹《別賦》有“送君南浦”。張銑注曰“南浦,送別之地”。
⑽耿:通“炯”,光明。斜河:銀河。
⑾“萬里”句:胡銓遠貶至廣東,故云。
⑿回首:回想。對床夜語:指朋友間長夜深談,親密相處。
⒀“雁不到”二句:胡銓貶所在新州(今廣東新興),雁飛不到,借指別后音信難通。誰與:寄給誰。
⒁兒曹:兒輩。恩怨相爾汝:語出韓愈《聽穎師彈琴》“妮妮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謂兒女親昵之語也。
⒂大白:酒杯。
⒃金縷:即《金縷曲》,又名《賀新郎》,即指此詞。
【白話譯文】
我輩夢魂一直縈繞著未復的中原 。值此金秋在蕭蕭的風聲之中,一方面號角之聲連綿不斷,似乎武備軍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涼。為何似昆侖天柱般的黃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潰,以致濁流泛濫,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陸?又因何使衣冠禮樂的文明樂土,變成狐兔盤踞橫行的慘境!天高難問,人間又無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別去,此情能向誰傾訴!
我與您在水畔餞別,征帆既去,但不忍離去,佇立到江邊以致柳枝隨風吹飄起,產生一絲涼氣。直到銀河斜轉,只見天上的星兒一眨一眨地出現,云兒漂浮。此別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難,相距萬里,想在一塊兒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經是不可能了!雁之南飛,不逾衡陽,而今新州距離衡陽幾許?賓鴻不至,書信將憑誰寄付?辭意俱盡,遂爾引杯長吸,且聽笙歌《金縷曲》。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秋,時作者寓居福州。北宋滅亡后,在宋室士大夫南渡這個時期,慷慨悲壯的憂國憂民的詞人們,名篇疊出。張元干先有《賀新郎·曳杖危樓去》寄懷李綱,后有《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送別胡銓,皆悲憤痛苦。據宋王明清《揮塵后錄》卷十所載,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十一月,胡銓上書反對宋金和議,請斬秦檜等三人以謝天下,朝野震動。胡銓被謫監廣州鹽倉,改福州簽判,紹興十二年(1142年),再謫編管新州(今廣東新興),時張元干作此詞送行,并因此得罪下獄。
【賞析】
在北宋滅亡,士大夫南渡的這個時期,慷慨悲壯的憂國憂民的詞人們,名篇疊出;張蘆川有《虞美人》之作,先以“曳杖危樓去”寄懷李綱,后以“夢繞神州路”送別胡銓,兩詞尤為悲憤痛苦,感人肺腑。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因反對“和議”、請斬秦檜等三人而貶為福州簽判的胡銓,再次遭遣,除名編管新州(今廣東新興),蘆川作此詞以相送。
“夢繞神州路”,是說我輩靈魂都離不開未復的中原。“悵秋風”三句,寫值此金秋在蕭蕭的風聲之中,一方面號角之聲連綿不斷,似乎武備軍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涼。此句將南宋局勢,縮攝于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發出強烈的質問之聲,絕似屈原《天問》之風格。首問:“為何似昆侖天柱般的黃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潰,以致濁流泛濫,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陸?又因何使衣冠禮樂的文明樂土,變成狐兔盤踞橫行的慘境!須知狐兔者,既實指人民流離失所,村落空墟,只剝野獸亂竄,又虛指每當國家不幸陷于敵手之時,必然”狐兔“橫行,古今無異。
鄭所南所謂“地走人形獸,春開鬼面花”,讓國破家亡之人而視之,此情此景便會產生共鳴,筆者親歷抗戰時期華北淪陷的情景,故而被這情景深深感動。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言天高難問,人間又無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離然分別,悲可知矣!——上片一氣寫成,全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兩句,其蒼勁有力,字字沉實,作擲地金石之響。
過片便預想別后情景,餞別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離去,佇立到江邊以致柳枝隨風吹飄起,產生一絲涼氣。天上的星兒一眨一眨地出現。“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陽、蘇東坡,寫“微云渡河漢”,寫“疏星渡河漢”、“金波淡,玉繩低轉”,為什么情調如此相似?而對于蘆川,悲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顯示出了深摯的感情。如以“閑筆”視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曉細品,淺人難得深味矣。
下言寫此別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難,相距萬里,想在一塊兒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經是不可能的!語云雁之南飛,不逾衡陽,而今新州距離衡陽幾許?賓鴻不至,書信將憑誰寄付?不但問天之意直連上片,而且痛別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關心國家、社會,縱懷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關切者絕非個人命運得失窮達,又豈肯談個人瑣事。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是此句的依據。情懷既然這樣,何以作詞?所謂辭意俱盡,遂爾引杯長吸,且聽笙歌。——以此豪邁之言借以打發心頭之痛,作者用筆如夭矯之龍,不以陳言落套為比。
名家點評
紀昀:慷慨悲涼,數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曾噩:紹興議和,今端明胡公銓上書,請劍欲斬議者,得罪權臣,竄謫嶺南。平生親黨避嫌畏禍,唯恐去之不速,公作長短句送之,微而顯,哀而不傷,深得三百篇諷刺之意。非若后世靡麗之詞,狎邪之語。 (《蘆川詞序》)
陳廷焯:此類皆慷慨激烈,發欲上指。詞境雖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白雨齋詞話》)
張德瀛:張仲宗《賀新郎》:“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皆所謂撥地倚天,句句欲活者。(《詞徽》)
【作者介紹】
張元干(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月洲村人)。歷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檜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后秦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quansongci/1189629.html
相關閱讀:《疏影?梅影》周密詞作鑒賞
《生查子?獨游雨巖》辛棄疾宋詞賞析
陳亮的詞集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辛棄疾宋詞賞析
張孝忠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