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謝池春》李之儀詞作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宋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品介紹】

  《謝池春·殘寒銷盡》是宋代詞人李之儀的作品。這是一首傷春懷人詞,抒寫離別相思之苦。上片描繪暮春落紅滿徑、飛絮飄舞的景色,動靜結合,畫面鮮明;下片抒寫深情相思企盼的凄楚愁苦,以尋常口語細細傾訴,極富人情味,真摯感人。全詞用語淺白通俗,寫景華麗濃艷,抒情含蓄深婉,春思細膩,情景兼美,有柳永之遺風。

【原文】

版本一

謝池春⑴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⑵。花徑斂余紅⑶,風沼縈新皺⑷。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⑸。著人滋味⑹,真個濃如酒。

頻移帶眼⑺,空只恁⑻、厭厭瘦⑼。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⑽。

版本二

謝池春

殘寒消盡,疏雨過、清明后;◤綌坑嗉t,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注釋】

⑴謝池春:詞牌名。

⑵清明:清明節,舊歷二十四節氣之一。

⑶花徑:花叢間的小徑。

⑷風沼:風中的池沼。新皺:指池沼水面皺起的新的波紋。

⑸仍:連續。

⑹著人:讓人感覺。

⑺頻移帶眼:皮帶老是移孔,形容日漸消瘦。

⑻恁:這樣,如此。

⑼厭厭:同“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 。

⑽分付:交托。

【白話譯文】

  冬日的殘寒散盡,小雨過去,已到了清明之后;ㄩg的小徑聚斂著殘余的落紅,微風吹過池沼縈繞起新的波縐,小燕子在庭院門窗間穿飛,飄飛的柳絮沾上了衣襟兩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時候,夜晚連著白晝。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個是濃似醇酒。

  頻繁地移動腰帶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著病懨懨地消瘦,不見她卻又相思,見了她卻還是分離,相思依舊。為此要問與其頻頻相見,何如永遠親密廝守?天公無情天不老,人有情卻落得孤獨無偶,這份相思別恨誰理解,姑且將它交托庭前的楊柳。

【賞析】

  這首《謝池春》用通俗淺近的語言,寫離別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詞”的影響。

  開頭三句,點出節令,中間隔過四句之后,又說“正佳時,仍晚晝”,繼續點出黃昏時分。這樣,所謂“正佳時”的“佳”字,才算有著落,有根據?梢娬路ㄡ樐_之綿密。上片寫景,以“花徑斂余紅”等四個五言句子為主體的。這四句,筆鋒觸及了構成春天景物的眾多方面,又各用一個非常恰當的動詞把它們緊密相聯,點得活生,有聲有色,有動有靜。“飛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經暗示了“人”的存,為過片處的“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作一鋪敘。著人,是“讓人感覺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卻不能說得具體,只好用酒來比喻,而且又用“濃”來形容,用“真個”來強調,以誘讀者盡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去理解那種“滋味”,從而把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體會、可以感悟。

  過片后的四個五言句,是這首詞抒情部分的核心內容了。這四句寫得深,寫得細,它把“不見”和“相見”、“相見”和“相守”逐對比較。冠以“為問”二字,表明這還只是一種認識,一種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謀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決。“天不老”,本于李賀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過來說,天不老也就是天無情,不肯幫忙,于是“人未偶”,目前還處于離別相思的境地,實沒有辦法,只好“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義。將相思別恨交付庭前垂柳,則留下了各式各樣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謂含蓄而雋永。

【作者介紹】

  李之儀(104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今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人。哲宗元?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quansongci/1251883.html

相關閱讀:陳亮的詞集
張孝忠的詞集
《生查子?獨游雨巖》辛棄疾宋詞賞析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辛棄疾宋詞賞析
《疏影?梅影》周密詞作鑒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