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點絳唇·蹴罷秋千》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態,上片寫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寫主人公在來客忽至的羞赧情狀,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詞語言通俗,風格明快,節奏輕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原文】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注釋】
⑴點絳唇:詞牌名。
⑵蹴:踏。此處指打秋千。
⑶慵:懶,倦怠的樣子。
⑷襪?:這里指跑掉鞋子以襪著地。金釵溜:意謂快跑時首飾從頭上掉下來。
⑸倚門回首:這里只是靠著門回頭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與“倚門賣笑”無關。假如一定要追問其出處的話,“倚門”是語出《史記·貨殖列傳》的“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司馬遷是以此說明“農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門賣笑”是后人的演繹,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風墻外枝,賣俏倚門兒”(王實甫《西廂記》三本一折)、“婉孌倚門之笑,綢繆鼓瑟之娛,諒非得已”(汪中《經舊苑吊馬守真文》)。
【白話譯文】
蕩罷秋千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創作背景】
此詞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點絳唇·蹴罷秋千》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賞析】
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詞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徐培均先生對此詞的賞析要點。
此詞寫少女初次萌動的愛情,真實而生動。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妙在靜中見動。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像燕子一樣地在空中飛來飛去,妙在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在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在春天的早晨,地點是在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襪?”,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李清照這樣描寫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韓?《香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較之韓詩,有青出于藍之勝。
這首詞風格明快,節奏輕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名家點評
明錢允治《續選草堂詩馀》卷上:曲盡情?。
明沈際飛《草堂詩馀續集》卷上:片時意態,淫夷萬變。美人則然,紙上何遽能爾。
明潘游龍等《古今詩馀醉》卷一二:“和羞走”下,如畫。
清賀裳《皺水軒詞筌》:至無名氏“見客人來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直用“見客人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二語演之耳。語雖工,終智在人后。
趙萬里輯《漱玉詞》:案詞意淺薄,不似他作。末知升庵何據?
詹安泰《讀詞偶記》:女兒情態,曲曲繪出,非易安不能為此。求之宋人,未見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塵。
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1959年出版之北京大學學生編寫之《中國文學史》第五編第四章,斷定此首為李清照作,評價頗高,恐未詳考!对~林萬選》中不可靠之詞甚多,誤題作者姓名之詞,約有二三十首,非審慎不可也。
馬興榮:有人大約就是以封建社會的深閨少女總是遵守“禮”的、溫順的、循規蹈矩的、羞答答的這個尺度來衡量李清照《點絳唇》這首詞,所以懷疑它不像大家閨秀李清照的作品。追求自由的李清照假如地下有知的話,她是會笑這些人未免太封建了。(《中國古典文學鑒賞叢刊·唐宋詞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唐圭璋《讀李清照詞札記》:明楊慎《詞林萬選》卷四,誤收李清照一首《點絳唇》詞云(略)。據《花草粹編》卷一收此詞乃無名氏作,非清照詞……且清照名門閨秀,少有詩名,亦不致不穿鞋而著襪行走。含羞迎笑,倚門回首,頗似市井婦女之行徑,不類清照之為人,無名氏演韓?詩,當有可能。(《南京師大學報》,1984年第二期)
裴斐:易安《詞論》所謂“鋪敘”,論者無解。竊謂此乃針對直抒胸臆而言,即主張有情節。這個主張,她自己是實行了的,從前期作品到南渡以后之作,無不如此。此首……當是易安早期作品。由前片“慵整纖纖手”到后片“襪?金釵溜”再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整首均為鋪敘,極有層次,從而活脫出一個嫵媚、敏感而矜持的少女,既見其外表情態,亦見其內心世界。歷代詞人當中,再沒誰能如李清照那樣善于表達自己了!而這種表達,無論歡快或悲苦。均很少直接傾訴,而總是截取日常生活中一段情節加以鋪敘,使你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深受其情緒感染。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quansongci/927850.html
相關閱讀:《生查子?獨游雨巖》辛棄疾宋詞賞析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辛棄疾宋詞賞析
張孝忠的詞集
《疏影?梅影》周密詞作鑒賞
陳亮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