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陳子昂本來是和天子同在一條船上的,也多次在武則天面前直言相諫,痛貶時弊,呼吁改革,可專橫自負的女皇哪能聽取一個知識分子的忠告呢?
北京自古至今產生的最好的一首詩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后來就少有佳作了。我想北京這座古都的歷史乃至現實,都是很散文化的,很戲劇性的,卻不一定適宜于詩歌的生長。然而一座城市,能擁有一首真正的好詩,也夠不容易了。?
女皇武則天當政的時候,陳子昂隨軍出征,來到幽州(北京的古稱),登高望遠自然百感交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今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短短四句,卻達成了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完美組合。?幽州臺在哪里,何以給了陳子昂如此充沛的靈感?詩人踩著一級級臺階爬上去,無意識地達到了自己的創作高峰。?
幽州臺即薊北樓,是戰國時代燕都薊城北部的門樓,遺址尚存。我只知道北三環路上有一座現代化的薊門橋,鋼筋水泥澆鑄,立體交叉。站在橋頭,我四處張望:這里離幽州臺該不遠了?在我與陳子昂之間,只有一紙之隔!八E門煙樹”是燕京八景之一。由薊門橋往北去不遠處,元大都土城關上,有皇亭(俗稱黃亭子),亭內樹立乾隆御書“薊門煙樹”及題詩的大理石碑。碑文提及:“《水經注》:薊城西北隅有薊丘!睋䝼髡f這座荒蕪的土城關即古薊丘遺址,為薊城門之所在。?
有了陳子昂的這首詩懸掛在北京的門楣上,遲到者便不敢輕易下筆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好陪伴陳子昂的幽靈一同唏噓,一同抹眼淚。?唐朝的詩人喜歡登高。除幽州臺之外,尚有滕王閣、黃鶴樓、鳳凰臺、鸛雀樓等等,誕生過無數名篇。我估計詩人登臨亭臺樓閣時,如同美女穿上高跟鞋,頓時精神煥發、顧盼生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shiren/1163374.html
相關閱讀:馮伉
裴耀卿簡介_裴耀卿的資料介紹
牛僧孺
竇鞏簡介_竇鞏的資料介紹
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