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林紓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人大全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林紓(1852~1924年)近代文學家、翻譯家。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早年曾從同縣薛錫極讀歐陽修文及杜甫。后讀同縣李宗言家所藏書,不下三、四萬卷,博學強記,能詩,能文,能畫,有狂生的稱號。光緒八年(1882年)舉人,考進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學國文教員。所作古文,為桐城派大師吳汝綸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學講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軍人徐樹錚所辦正志學校教學,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專以譯書售稿與賣文賣畫為生。學術主張   林紓少孤,自云“四十五以內,匪書不觀”。十一歲從同里薛錫極問古文辭,讀杜詩、歐文務于精熟。自十三齡至于二十,“雜收斷簡零篇用自磨治”,校閱古籍不下二千余卷。三十一歲結識李宗言,見其兄弟積書連楹,一一借讀且盡。非但經、子、史籍,凡唐宋小說家言也無不搜括。后由博覽轉為精讀。對生平所嗜書,沉酣求索,如味醇酒,枕籍至深。   林紓崇尚程、朱理學,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妖粱肉”,卻能揭露“宋儒嗜兩廡之冷肉,凝拘攣曲局其身,盡日作禮容,雖心中私念美女顏色,亦不敢少動”的虛偽性,嘲笑“理學之人宗程朱,堂堂氣節誅教徒。兵船一至理學懾,文移詞語多模糊”。他維護封建禮教,指責青年人“欲廢黜三綱,夷君臣,平父子,廣其自由之途轍”,還說“蕩子人含禽獸性,吾曹豈可與同群”,又敢把與封建禮教不相容的《迦茵小傳》整部譯出。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云:   孤山處士音瑯瑯,皂袍演說常登堂。   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   林紓的古文論,以桐城派提倡的義法為核心,以左、馬、班、韓之文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為“取義于經,取材于史,多讀儒先之書,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滅之光氣”。同時林紓也看到了桐城派的種種弊病,反對墨守成規,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并提醒人們,“蓋姚文最嚴凈。吾人喜其嚴凈,一沉溺其中,便成薄弱”;專于桐城派古文中揣摩聲調,“亦必無精氣神味”。他認為學桐城不如學左、莊、班、馬,韓、柳、歐、曾。并以為在學習中應知變化,做到能入能出!叭胝撸瑤煼ㄒ;出者,變化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shiren/374926.html

相關閱讀:孟郊
牛僧孺
馮伉
裴耀卿簡介_裴耀卿的資料介紹
竇鞏簡介_竇鞏的資料介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