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謝翱簡介_謝翱的資料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人大全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謝翱(1249?1295)南宋愛國詩人,“福安三賢”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號宋累,又號?發子,原籍長溪(今福建霞浦)人,徙建寧浦城(今屬福建)。度宗咸淳間應進士舉,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兵數百人投之,任諮議參軍。文天祥兵敗,脫身避地浙東,往來于永嘉、括蒼、鄞、越、婺、睦州等地,與方鳳、吳思齊、鄧牧等結月泉吟社。謝翱有《?發集》、《西臺慟哭記》,編有《天地間集》、《浦陽先民傳》等。

生平
  其父謝鑰是閩東經學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學,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謝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讀歷史上忠誠英烈之傳記,養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羈的個性與堅貞氣節。少年時曾隨父遷徙浦城生活。咸淳元年(1265),赴臨安參加進士科考,試進不中,作《宋祖鐃歌鼓吹曲》12篇和《宋騎吹曲》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樂曲,元代文學家吳萊稱贊其詩“文句炫煌,音韻雄壯”,可與柳宗元媲美。

  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兵攻陷臨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兵馬,傳檄各州、郡,舉兵勤王。謝翱獻出全部家產,并招募鄉兵數百人,到南劍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為諮議參軍。翌年,元兵由浙入閩,謝翱跟隨文天祥抗擊元軍,轉戰于閩西龍巖、廣東梅縣、江西會昌等地。文天祥兵敗撤退,在贛州章水上與謝翱握別時,曾贈與一方端硯。不久,元軍占領江西,謝翱離開贛州,潛回祖籍浦城務農。

  至元十六年(1279)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壓迫,輾轉入浙江。3年后,聽到文天祥被害于燕京柴市的消息,無比悲憤,常獨自行游于浙水之東,見到與文天祥握別時相似的景物,便徘徊顧盼,失聲慟哭。在浙期間,謝翱隱居于山林間,時常探幽攬勝,所交游者皆南宋遺民;成立“汐社”,與主持“江源講經社”的詩人方鳳、吳思齊及當時著名文人吳謙、鄧牧過從甚密。宋亡后筆耕不輟,寫下大量緬懷故國和文天祥的詩文。盡管元人對其追緝甚緊,但對宋室仍一本初衷,時常以詩明志。

  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元僧楊璉真伽挖掘宋會稽皇陵,以遺骨修建鎮南塔,并將所得金銀、寶器用于修建天衣寺。謝翱協助會稽山陰人唐玨、溫州平陽人林景熙偽裝成采藥者,冒險用他人骸骨暗中換取宋高宗、孝宗遺骨,又以重金請漁人網獲被元兵拋到湖中的宋理宗顱骨,將之轉至紹興蘭亭山安葬。葬畢,移來宋故宮的冬青樹種于墓上,作為標志。謝翱作《冬青樹引》云:“愿君此心無所移,此樹終有開花時!”表達抗元復國的信心。至元二十七年(1290),謝翱登嚴子陵釣臺,設文天祥牌位于荒亭隅,以竹如意擊石,歌招魂之詞曰:“魂朝往兮何極,暮來歸兮關水黑,化為朱鳥兮有?焉食!蓖鰢匆缬谘员恚枇T竹石俱碎。同時,謝翱還寫下著名的《登西臺慟哭記》散文,同時期所作《哭所知》、《西臺哭所思》、《哭廣信謝公》等詩,都是哀悼故國和亡友的泣血吞聲之作。

  元貞元年(1295),謝翱寓居杭州西湖,因肺疾復發客死他鄉。其友方鳳、吳思齊等人遵其囑,將謝翱葬于嚴子陵釣臺南,并在墓前修建許劍亭。

文學創作
  謝翱詩、文、詞俱工,而詩的成就尤為突出。其詩重苦思錘煉,既屈蟠沉郁又激越雄邁,善于曲折達意,時造新境。許多詩作真實地再現當時淪陷區的荒涼景象:“歸來多雨臼生魚,穴蟲祝子滿戶樞”;描述淪為遺民的凄苦:“夜長天籟絕,宛轉愁奈何”;抒發對文天祥死難的深沉哀思:“殘年哭知己,白日下荒臺”;直陳雪恥復國的心志:“鞭尸仇未報,函首捷終馳”。其詩作深刻反映重大的政治時事,拓展了詩歌的表現領域;在藝術手法和章法格局上,博取李賀、賈島、孟郊、張籍諸家之長,又能進行創新,使之獨具一格。如打破絕句獨立自守的藩籬,采用絕句組詩來曲折敘事和傾訴積憤哀思的手法,深得時人稱頌。謝翱的詩影響深遠,明代楊慎評價道:“其學李賀歌詩,入其室不蹈其語,比之楊鐵崖(維楨)蓋十倍矣。其仿孟郊體,……郊島亦不能過也!鼻宕o昀指出:“南宋末,文體卑弱,獨翱詩文桀驁有奇氣,而節概亦卓然可觀!苯_灣詩人丘逢甲曾寫道:“月泉詩卷憑誰定?還待當時?發人。遙憶參軍謝皋羽,西臺朱鳥獨傷神”,勉勵臺灣進步詩人繼承謝翱的愛國詩風。

  謝翱生前著書殆百卷,至今傳世的僅存:《登西臺慟哭記》、《天地間集》、《?發集》10卷和《?發遺集》2卷,《?發遺集補》1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shiren/861202.html

相關閱讀:孟郊
牛僧孺
裴耀卿簡介_裴耀卿的資料介紹
馮伉
竇鞏簡介_竇鞏的資料介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