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周紫芝
情似游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注釋】:
①覷:細看。 指離別前兩人眼中含淚空自對面相看。
②無因:沒有法子。
③渚:水中小洲。
【評解】
此詞抒寫離情別緒。上片寫離別時的情景。情似游絲,淚眼相覷。一溪煙柳,難系
蘭舟。寫盡了離別況味。下片寫別后相思之苦。愁緒無數,無法排遣。全詞凄迷哀婉,
愁思無限。
【集評】
唐圭璋《唐宋詞簡析》;此首敘別詞。起寫別時之哀傷。游絲飛絮,皆喻人之神魂
不定;淚眼相覷,寫盡兩情之凄慘。“一溪”兩句,怨柳不系舟住。換頭點晚景,令人
生愁。末言今宵之難遣,語極深婉。
薛礪若《宋詞通論》:此等詞都極清倩婉秀,實兼晏、歐、少游、清真數家之長,
而能暨于化境者。即列入第一流作家內,亦無愧色。
此為別情詞。上片寫別時,下片寫別后。開頭兩句,連用兩個比喻。“情似游絲”,喻情之牽惹 ;“人如飛絮 ”,喻人之飄泊也。兩句寫出與情人分別時的特定心境。游絲、飛絮,在古代詩詞中是常常聯用的,例如馮延巳的“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蝶戀花》)。司馬光的“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西江月》)。不過象這首詞中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構成一對內涵相關的意象,并借以不露痕跡地點出了季節 ,交代了情事,其比喻之新穎,筆墨之經濟,都顯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創造的才能。雖然如此 ,這兩句畢竟還是屬于總體上的概括、形容。
所以接著便用一個特寫鏡頭給予具體的細致的刻畫下片寫離別之后心情。過片仍寫居者在行人走后的凄愴情懷。“雁過斜陽,草迷煙渚”,這是“ 蘭舟”去后所見之景,正是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無數 ”。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與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寫傷別,下片寫愁思,其間又能留下一些讓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謂不斷不粘、意緒相貫。句中的“如今 ”,連系下文來看,即指眼前日落黃昏的時刻。黃昏時刻已經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擔心,今晚將怎樣度過。詞人并不逕把此意說出,而是先蕩開說一句“明朝”,然后再說“今宵”:明朝如何過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過”這五個字的意思實為兩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詞筆巧妙地分屬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過”,下句“如何過”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尋而知。這種手法,詩論家謂之“互體”。
由于“明朝”句的襯墊,把離愁無限而今晚如何過的主意,益發重重地烘托出來。此處直抒別情,與前面對薄暮黯淡景色的描寫所起的渲染烘托相應對。
此詞用語淺淡而情意深濃。詞之上片先抒情,然后情景交融,景語的點綴為情語服務;下片先寫景后抒情 ,使全詞具有錯綜的結構,結體頗有整中有散、統一中求變化的特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136278.html
相關閱讀: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官橋柳色 朱?
憶秦娥?簫聲咽 李白
臨江仙?寒柳 陳維崧
柳含煙?御溝柳 毛文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