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代詩人的《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賞析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蓖鹑缫簧斤w峙,起勢突兀。在這兩句中,從近處看,前句是虛,后句是實;前句暢談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從遠處看,前句是主,后句是賓;前句中“天難老”三字是綱,覆蓋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述。于此,必須弄明白以下三點: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照著說,絲絕不含有消極感傷的象征。古詞中傷春怨秋,嗟貧嘆老,這種作品是太多了。但在這里,卻完整是另一種思維情感,這里側重說的是“天難老”。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所有事物在一直地發展變更,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斷,“難老”就是指發展變化的進程無限無盡。這三個字幾乎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的詩的闡明,必須留神。再次,清楚了“天難老”的涵義,也就明確了“人生易老”的說法,豈但不是感慨人命朝露,而且偏偏相反,在這里是說正因為“人生易老”,所以必需把有限的性命獻給無窮絢麗的革命事業,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地發些光和熱,但這又何妨?天是難老的呀。這意思是豐盛的,這情感是高昂的。它揭示出不朽的歷史發展法則,它體現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力,象格言一樣精警,真是回味無窮。在這強大,它是由“歲歲重陽”這一天然景象或客觀事實生發出來,是通過詳細理性而浮現的形象理念。所以,前主后賓,后句是前句的申說,卻不意味著后句較之前句不主要;由于,從另一角度著眼,便又看到:前虛后實,詩意乃是由“歲歲重陽”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難老”,則是升華,兩句是有機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格外香!睔q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概不過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只有毛澤東此詞不達意,意趣橫生,戛然獨造。如果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為什么“戰地”的“黃花”會“分內香”呢?戰地收獲著好漢的頭顱,澆灌著義士的鮮血,在炮火連天中野菊矗立開放,綻黃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覺得分外漂亮,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悅?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緊承上片意,寫景,寫的是實在感觸。自是秋風勁厲,不似春光嫵媚。但卻相對不是“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如果說在這兩句中,于秋風春光,尚無所軒輊;那么,緊接著寫道:“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這就于秋風春景,已有所頓挫了。為什么“勝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這秋高氣爽、江凈波平的既赫然又壯麗的寥廓氣象呢?“寥廓江天萬里霜”,這可同的“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大不雷同。同是秋霜,杜甫聯想到的是“公堂”,毛澤東聯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審美評估,顯然依據不全然在于春與秋的天然屬性,要害仍是在詩人的戰役性情更愛好勁厲,不瀕臨嫵媚。因此在這種借景抒懷之中,做作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扒镲L勁”使人聯想到如花似錦的和平生涯。于是“勝似春光”,便是合乎邏輯的推論了!敖臁本鋭t預示了革命前程的光亮,表示了成功信念的動搖。這些寄意跟寄托,都是在寫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處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詩的形象看作某種概念的象征,這比那種托物言志的伎倆又高一籌,是真正的詩意與高深的哲理的同一,是濃烈的詩意中噴射出的宏大哲理輝煌。它首先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享受,并從而又給人以堅毅的意志的鼓勵和智慧的感性的啟示。這是詩的最高的意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3615.html
相關閱讀:《折桂令?對青山強整烏紗》譯文注釋_《折桂令?對青山強整烏紗
掃花游?九日懷歸原文_翻譯和賞析_周密
重陽節
九日送別原文_翻譯和賞析_王之渙古詩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譯文注釋_《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