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畢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河漢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障凌蒼蒼。
翠影彤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賞析
這首作于詩人放逐夜郎遇赦回來的次年,從漢口來到江西。詩中既寫了廬山的奇麗雄奇,更重要表示了詩人狂放不羈的性情。那時詩人已閱歷盡磨難,始終不愿向折磨他的事實抬頭,求仙學道的心境更加急切了。
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公元760年(肅宗上元元年)從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潯陽(今江西九江)游廬山時作了這首詩。盧虛舟,字幼真,范陽(今北京大興縣)人,肅宗時任殿中侍御史,相傳“辦理有清廉之譽”(見清王琦注引《三賢論》),曾與李白同游廬山。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逼鹁浼从玫,開門見山表白胸懷:我原來就象楚狂接輿,高唱鳳歌嘲笑孔丘?鬃釉コ䥽握f楚王。接輿在他車旁唱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譏笑孔子迷于仕進。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現了對政治前程的掃興,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樣游諸名山去過隱居生涯!傍P歌”一典,用語精警,內容深入,飽含身世之感。接著詩人寫他分開武昌到廬山:“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詩人以充斥神話傳說的顏色表述他的行程:拿著仙人所用的嵌有綠玉的手杖,于晨光中離開黃鶴樓。為什么到廬山來呢?是由于“好入名山游!焙髢删湓,既可說是李白終生游蹤的形象寫照,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尋仙訪道的隱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堪稱序曲。然后轉入第二段,詩人以濃墨重彩,正面刻畫廬山和長江的雄奇景色。先寫山景鳥瞰:“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惫湃艘詾樘焐闲撬拗概涞厣现萦颍瑥]山一帶恰是南斗的分野。屏風九疊,指廬山五老峰東北的九疊云屏。三句意謂:廬山秀麗挺立,巍峨入云;樹木青翠,山花爛熳,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般開展;湖光山影,彼此映射,襯托得分內明媚瑰麗。以上是粗繪,寫出廬山的雄奇綺麗;下面,則是細描:“金闕前開二峰長,星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苯痍I、三石梁、香爐、瀑布,都是廬山絕景。這四句是從仰望的角度來描寫:金闕巖前聳立著兩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天河倒掛,飛瀉而下,和香爐峰瀑布遙遙絕對,那里峻崖圍繞,峰巒重疊,上凌蒼天。接著,筆姿忽又宕起,總攝全景:“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朝陽初升,滿天紅霞與蒼翠山色相照映;山勢峻高,連鳥也飛不到;站在峰頂東望吳天,真是寥廓無際。詩人用筆錯綜變化,曲折別致,層層寫來,把山的瑰瑋和奇麗,寫得酣暢淋漓,令人著迷。
而后,詩人登高遠眺,以如椽大筆,彩繪長江宏偉氣勢:“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本诺,古謂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洶涌,重疊如山。這多少句意謂:登臨廬山頂峰,放眼縱觀,只見長江浩浩大蕩,直瀉東海,一去不返;萬里黃云飄浮,天氣瞬息變幻;茫茫九派,白波洶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詩人激情滿懷,筆墨暢快,將長江風景寫得境界高遠,景象萬千。何等雄偉,何等壯美!大天然之美激發了大詩人的無窮詩情:“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外蒼苔沒。”石鏡,傳說在廬山東面有一圓石懸巖,明凈能照人形。謝公,南朝宋,嘗入彭蠡湖口,登廬山,有“攀崖照石鏡”詩句(《謝康樂集?入彭蠡湖口》)。李白經由永王?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廬山,不禁感嘆萬千。這四句意思是:愛作廬山歌謠,詩興因廬山而激發。從容得意地照照石鏡,心情為之清新,謝靈運走過的處所,現在已為青苔所籠罩。人生無常,盛事難再。李白不禁油然發生尋仙訪道思惟,愿望超脫現實,以求解決心坎的抵觸。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边丹,道家所謂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疊,指道家修煉的工夫很深,到達心跟神悅的境界。這兩句表明詩人設想著本人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煉升仙,以解脫世俗之情,到那空幻的神仙世界:“遙見神仙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庇窬,道教謂元始天尊居處。詩人恍如遠眺望見神仙在彩云里,手拿著蓮花飛向玉京。詩人如許憧憬這樣無拘無束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薄痘茨献?道應訓》載,盧敖游北海,遇見一怪仙,想同他做友人而同游,怪仙笑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能夠久駐!薄八烊朐浦小!焙孤,意謂不可知,這里比方神。九垓,九天。太清,最高的天空。李白在這詩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盧敖借指盧虛舟,邀盧共作仙人之游。兩句意謂:我李白已預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約會,并愿招待盧敖共游仙境。詩人浮想聯翩,好像隨仙人由由然凌空而去。全詩戛然而止,余韻悠然。
此詩思維內容比擬龐雜,既有對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對道家的崇信;一面盼望擺脫世情,尋求神仙生活,一面又迷戀現實,酷愛世間風物。詩的情感豪放豁達,澎湃著一種震動山岳的氣勢。想象豐盛,境界寬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詩的韻律隨詩情變更而顯得跌蕩多姿。開頭一段抒情述志,用尤侯韻,自在伸展,音調安穩徐緩。第二段描述廬山景致,轉唐陽韻,音韻較條件高,高昂而圓潤。寫長江壯景則又換刪山韻,音響大方高亢。隨后,調子陡然下降,變為入聲月沒韻,抒發歸隱求仙的閑情逸致,聲音纖弱急促,和前面的昂揚調子剛好形成赫然的對照,極富頓挫抑揚之妙。最后一段表現漂亮的神仙世界,轉換庚清韻,聲調又升高,悠久而舒服,余音裊裊,令人向往。前人對這首詩的藝術性評估頗高:“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咸善!裼^其……《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概,殆與南山秋氣并高可也。”(見《品匯》七言敘目第三卷《正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4324.html
相關閱讀:《南鄉子 冬夜》譯文注釋_《南鄉子 冬夜》點評_黃升的詩詞
《歲晏行》譯文注釋_《歲晏行》點評_杜甫的詩詞
冬柳 陸龜蒙
古戍蒼蒼戰火寒,大荒陰森飛銀白_全詩賞析
《【雙調】大德歌 冬》譯文注釋_《【雙調】大德歌 冬》點評_關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