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賞析
《論佛骨表》是一篇正氣凜然的名文。文中說:“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鳳翔,御褸以觀,升入大內,又令諸寺遞迎贍養。??庶民何人,豈合更惜身命?焚香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后時。老少奔走,棄其業次。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骨臠身,認為供養者。有傷風化,傳笑四方,非細事也。??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巨不怨悔。”這首和這篇文珠聯璧合,井水不犯河水,存在深入的社會心義。
前兩聯寫“左遣”,一氣貫注,渾灝流轉!百H”的起因是“奏”,“奏”的本意是為國“除弊”,可見“貶”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貶”,處分何其迅急!一貶就貶到“八千”里以外,處罰又何其嚴格!那么“九重天”雖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名正言順地聲言“欲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嚴譴而有涓滴心,其剛正不屈的風骨宛然如見!俺唷迸c“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圣明”與“衰朽”、“欲……除弊事”與“肯……惜殘年”,強烈對照,高度概括,擴展跟加深了詩的內涵。
后兩聯扣標題中的“至藍關示侄孫湘”。作者遠貶,嚴令出發,倉淬離家;而家人亦隨之遣逐,隨后趕來。當詩人行至藍關時,侄孫韓湘趕到,妻子兒女,則不知尚在何處。作者在《女?壙銘》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功臣家不可留京師,迫遣之。女?年十二,病在席。既驚痛與其父訣,又輿致走道撼頓,失食飲節,死于商南層峰驛!倍眠@些情形,便知“頸聯純作景語”、“境界雄闊”之類的賞析并不的當。頸聯高低句各含兩個子句,前面的子句寫眼遠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懷。“云橫秦嶺”,遮天蔽日,回想長安,不知“家何在”?“雪擁藍關”,前路險艱,嚴令限期趕到貶所,怎奈“馬不前”!“云橫”、“雪擁”,既是實景,又不無象征意思。這一聯,景闊情悲,蘊涵深廣,遂成千古。作者原是抱著必逝世的信心上表言事的,現在自料此去必死,故對韓湘部署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給。在章法上,又照顧第二聯,故語雖悲酸,卻悲中有壯,表示了“為除弊事”而“不惜殘年”的剛強意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6615.html
相關閱讀:《南鄉子 冬夜》譯文注釋_《南鄉子 冬夜》點評_黃升的詩詞
冬柳 陸龜蒙
古戍蒼蒼戰火寒,大荒陰森飛銀白_全詩賞析
《歲晏行》譯文注釋_《歲晏行》點評_杜甫的詩詞
《【雙調】大德歌 冬》譯文注釋_《【雙調】大德歌 冬》點評_關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