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10月24日消息,據媒體報道,雖然希望有些渺茫,但是科學家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火星和金星并沒有之前認為的那樣富含生命,處于太陽系外側的行星系統,冰面之下海洋中或許有生命存在,但幾乎可以肯定只處于微生物水平。無線電波對更遙遠的智慧生命的尋找沒有絲毫進展,一些天文學家按捺不住,欲利用射電望遠鏡主動發射對外星生命的問候,并期待得到智慧生命的回應。
科學家表示,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不是試圖截獲外星生命的通訊信號,而是應該去尋找外星生命改造過的非自然形成之物。
人類已經在地球表面覆蓋了大量的道路和城市,并且開始向其它星球發射探測器。我們人類能夠僅在幾個世紀內就完成這樣的突破,更何況那些已經進行了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工業革命的高等外星文明。
早在1960年,著名的物理學家費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就指出,如果外星文明持續進行發展和擴張,那么他們不可避免地消耗更多的能量。對于一個恒星系統來說,最大的能源就是恒星本身。我們人類目前消耗的功率僅相當于落在地球表面陽光功率的0.01%。如果地球文明繼續發展下去,以每年1%的能量需求遞增的話,再經過1000年,我們需要的能量就達到了太陽對地球的能量輸入水平。
同樣的道理,高等外星文明對能量的需求無疑是巨大的,他們只能借助在太空建造大型太陽能發電站,其規?赡芨采w整顆恒星,這就是著名的“戴森球”設想。在吸收中央恒星能量的同時,“戴森球”本身會向外發出不同于裸恒星的紅外特征輻射。因此,通過對宇宙中恒星輻射特征的排查,或許能夠找到高等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
而近年來,天文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處于“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而人類探測宜居行星的方法同樣也可以被外星人利用,如果它們也像地球人一樣熱衷探索外太空的話,或許它們已經了解到地球存在生命這一情況。
目前科學家探測行星主要通過兩種方法:1、當它們經過其母星表面時,通過探測母星光線變暗的情況得知它們的存在;2、系外行星在圍繞其母星轉動時,通過探測母星的晃動情況得知它們的存在。
但是,如果想要得知系外行星是否宜居,就必須要求能夠直接探測到穿過它們大氣層或經過它們表面反射的光線。這是一種對人類探測手段的更高挑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5631.html
相關閱讀:
美國恐怖電影排行榜:從心靈深處顫抖
谷歌衛星照片疑似出現中國戰機在追逐UFO畫面 組圖
UFO襲擊美電網 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南美洲天空現神秘火球 臺媒:史上最佳UFO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