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宇宙中如何尋找外星人-檢測氮氣是關鍵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ufo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科技訊】11月2日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探測器,在2700萬千米以外對地球大氣中氮氣所作的觀測,給天文學家提供了全新的線索,暗示我們或許能夠在遙遠的太陽系外行星上分辨出氮氣,這種能力有助于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

  在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找到并測量出氮氣,對于確定那顆行星是否宜居,有可能至關重要。這是因為,氮氣能夠給行星表面的大氣壓提供線索。如果一顆行星的大氣中富含氮氣,那就幾乎可以肯定,這顆行星表面的大氣壓適合讓液態水穩定存在于星球的表面。液態水是已知生命的必要條件之一。

  假如生命真的存在于某顆太陽系外行星上,檢測到氮氣以及氧氣,還能幫助天文學家驗證氮氣的生物起源,因為氮氣的存在能夠排除某些無需生命活動就能產生出氧氣的途徑。

  問題在于,氮氣是一種很難從遠處就能發現的氣體?茖W家經常把氮氣稱為“看不見的氣體”,因為它很少在可見光或者紅外線波段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跡,讓人們很難通過光譜分析檢測到它。檢測遙遠行星大氣層中氮氣的最好辦法,就是測量氮氣分子彼此之間的碰撞。這些碰撞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讓兩個氮分子碰在一起形成氮分子對,會在光譜中留下獨特且能夠分辨的印記。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天文學博士生愛德華·施韋特曼(Edward Schwieterman)、天文學教授維多利亞·梅多斯(Victoria Meadows),以及他們的合作者證明,只要有了合適的設備,未來的大型望遠鏡就能夠在地球一樣由巖石構成的外星行星的大氣中,檢測到氮分子對留下的這種獨特的印跡。

  這些科學家利用華盛頓大學虛擬行星實驗室的三維行星建模數據,模擬了地球大氣層中氮分子碰撞可能會留下怎樣的光譜印跡,并將模擬數據與2005年發射升空的NASA深度撞擊(Deep Impact)飛掠探測器對地球的真實觀測數據進行了比對。

  深度撞擊探測器的首要任務,是在2005年7月4日對坦普爾1號彗星(Temple 1)的彗核進行撞擊,并近距離觀察撞擊的全過程。首要任務完成后,飛掠探測器發揮余熱繼續執行了被稱為EPOXI的擴展任務,其中一項目標就是,將地球當成是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展開觀測并測定地球的各項性質。

  科學家把EPOXI任務觀測得到的真實數據,與虛擬行星實驗室的模擬數據進行了比較,發現他們能夠確認地球大氣中由于氮分子碰撞而產生的光譜印記,由此證明氮氣也可以在遙遠的距離上被觀測到。

  “虛擬行星實驗室有這樣一個理念,在把一個想法推廣用來研究太陽系外類似地球的行星之前,你必須先驗證它是可行的。”施韋特曼說,“正因為如此,把地球當成一顆太陽系外行星來研究才如此重要。我們能夠驗證,在一個遙遠的探測器眼中,氮氣可以在我們這顆行星的光譜里留下看得見的印記。這告訴我們,去其他地方尋找氮氣是值得的。”

  證明了確實可行之后,這些科學家利用虛擬行星實驗室的模型,模擬了大氣中包含不同數量氮氣的太陽系外行星遠遠看去時會是什么模樣。

  這些科學家在論文中寫道,檢測到氮氣的存在,將幫助天文學家測定潛在宜居行星的大氣性質,并判斷那里的氧氣由非生命過程產生的可能性。

  施韋特曼說,“我們這項研究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那就是——基本上,只要有足夠的氮氣讓你能夠檢測到它,差不多就已經證明,在表面溫度一個非常大的變動范圍之內,那里的地表氣壓都足以維持液態水的存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9643.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