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國慶14名驢友穿越無人區致1死 求生技能盤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自然傳奇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高原反應 自貢驢友魂斷亞丁“洛克路” 這條線路屬禁止游客穿越的未開發區域 事發后,景區積極救援,但仍未能挽回生命

  當晚,驢友馬某有了高原反應癥狀。但10月3日,驢友們仍然堅持穿越。當天上午,馬某情況惡化。此后,后亞丁景區積極趕赴救援,但馬某依舊不幸身亡。

  國慶節前,來自自貢的14名驢友踏上香格里拉如詩如畫的土地……然而這一次穿越卻成了馬某的致命之旅。10月3日,這名38歲的男子在穿越途中發生重度高原反應,雖然亞丁景區救援隊員全力救助,卻沒有挽回他的生命。

  探險“洛克路”

  14名自貢驢友走進禁止穿越區

  穿越途中 一人遭遇高原反應

  38歲的馬某生前是一名律師,自貢人。在這樹葉開始金黃的秋季,他與另外13名自貢的驢友相約“洛克路”。

  “他們一行14人,9男5女,是在2號晚上抵達的亞丁山‘長海子’。”亞丁景區管理局辦公室工作人員余光榮介紹,14人均來自自貢市,幾人在國慶前通過網絡相互邀約,定于國慶期間前往涼山、甘孜等地進行穿越式旅行。

  據馬某的隊友事后向余光榮講述,28日,14人的團隊乘車抵達涼山州木里縣水洛鄉東拉村西瓦子(小地名)。馬某所在的穿越團隊請了4名當地的馬夫作為協作向導。

  29日,在當地向導的協作下,穿越隊伍從此地出發,朝甘孜州境內的稻城亞丁方向徒步旅行,并于2日晚8時許抵達甘孜州稻城亞丁景區“長海子”(湖泊名)。余光榮說,該地位于稻城亞丁景區一處未開發區域內,海拔約4000米,是禁止游客穿越的區域。

  抵達“長海子”當晚,穿越隊伍在湖邊扎帳篷露營,而馬某當晚便有了缺氧、頭昏、胸悶等高原反應癥狀,稍作休整、服藥后,馬某自稱癥狀略有減輕,遂繼續休息。

  亡于穿越中

  其他人建議改道 未被采納

  向導輪流背驢友 繼續穿越

  據馬某的隊友事后講述,在馬某第一次出現強烈的高原反應癥狀后,曾有另一支經過此地的驢友團隊建議他們選擇低海拔的區域行走,避免出現危險,不過,這個建議并未被采納。

  10月3日,4名向導輪流背著馬某,帶領隊伍繼續穿越。其間,一行人還翻越了海拔4600米的松多埡口,當天上午,馬某再次感覺身體不適,且情況更為嚴重。

  當即,隊伍停止前行,開始對馬某進行救助。

  “手機在那邊沒有信號,他們把傷者朝‘牛奶海’轉移。”余光榮告訴成都商報記者,3日上午10時20分,景區管理局及派出所接到求助電話稱,一名38歲男子馬某在旅途中出現高原反應呈休克狀態,現已被護送至“牛奶海”,急需醫療救助。

  2分鐘后,一個由醫務人員、民警、景區工作人員組成的10余人救援隊伍集結完畢。

  隨后,救援隊趕往事發地。20多分鐘后,兩名救援人員一路小跑率先抵達馬某所在地,并將馬某小心抬上擔架朝山下跑,并盡快與后續救援隊會合。

  “隊員在舍身崖會合,醫務人員對馬某進行人工呼吸、心臟復蘇等急救措施。”余光榮介紹,接到馬某的時候他已經休克,后醫護人員搶救無效,馬某于當日上午11時30分許死亡。

  “當時我們對他采取了很多救援措施,但因為高原反應癥狀嚴重,馬某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余光榮說到這里,有些遺憾。

  亞丁景區提醒

  禁止穿越未經開發區域

  選擇合適區域量力而行

  昨晚,亞丁風景區相關負責人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馬某等人一行屬于私自違規穿越未開發景區,通過非正常渠道進入景區,事先也未到景區報備。雖然景區組織的救援隊員趕往現場施救,但未能挽回馬先生的生命。

  景區管理方同時提醒廣大游客,一定要遵守景區管理規定,未經開發區域,禁止穿越。同時,徒步旅行一定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海拔區域量力而行,若在旅途中出現身體不適等癥狀,切忌大意,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

  事發后,馬某的家屬陸續趕往事發地。昨日晚,成都商報記者聯系到馬某的一位同事,他稱,馬某遺體已經送回自貢,家屬正在料理其后事,不希望被打擾。

  目前,馬某家屬及同行人員都處于悲痛之中,均婉拒了媒體的采訪。

  高反應對

  到達高原后 避免飲酒和服用催眠

  “高原反應是人體急進暴露于低壓低氧環境后產生的各種病理性反應,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長期與此病癥打交道的藏族醫生洛絨吉村介紹,由平原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海拔更高地區,在數小時或1~3天內發病。

  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等癥狀,急性高原反應者如出現不斷加重的干咳、頭痛、呼吸困難或發紺,少數暴發型者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煩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出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

  “高原肺水腫很容易危及生命。”洛絨吉村建議,有感冒、心腦血管疾病、肺病患者不要盲目上高原。驢友在進入高山前應對心理和體質進行適應性鍛煉,階梯式上山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他還建議,初入高山者如需進4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500~3000m處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600~900m。到達高原后,避免飲酒和服用鎮靜催眠藥,不要進行重體力活動,但可以適度活動。

  避免寒冷,注意保溫,主張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多喝水。上山前服用紅景天、肌甘口服液、地塞米松等藥對預防和減輕急性高原病的癥狀可能有效。

  此外,驢友上山前應該備足氧氣,高原反應剛到高原會有,過2、3天就適應。一旦發生重度高原反應,需要第一時間送醫,如果沒有辦法第一時間送醫,需要注射地塞米松、速尿等高原反應常用藥,可予間斷或持續吸氧。

  醫生提醒,如發生高原反應,可以嘗試以下方式救治:

  (1)紅景天、高原安等抗高原反應藥物,雖然藥物對每個人的作用不一樣,但還是建議在出發前一周和剛進入高原的頭一兩天服用。

  (2)西洋參補氣,放在舌下含服再吃,比直接吃掉效果好。

  (3)芬必得、布洛芬等鎮痛類藥物對治頭痛效果較快,可以減輕癥狀。

  (4)隨身攜帶葡萄糖、巧克力,這些都能補充能量,對于緩解高原反應癥狀也有幫助。

  (5)多帶幾種感冒藥,比如說康泰克一類的西藥,還有板藍根沖劑,這是外出旅游使用最多的藥。還要帶上退燒藥、消炎藥、創可貼、治療腸胃的藥。

  “洛克路”由來

  1924年5月,美國人約瑟夫·洛克從麗江出發,經木里、亞丁,最終到達稻城。他沿途拍攝了大量珍貴照片,并把這段經歷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轟動一時。洛克所走線路后來被人們稱為“洛克路”,是世界各地探險者心中的傳奇之路。

  高反知多少

  海拔2700米以上地區

  要避免劇烈活動

  高原反應是人身體未適應因海拔高度造成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干燥等變化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海拔高度一般達到2700米左右時,就會有高原反應發生。

  1、癥狀:

  頭痛、心慌、氣促、食欲減退、倦怠、乏力、惡心、嘔吐、腹脹、腹瀉、胸悶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暈、手足麻木、抽搐等。體征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壓輕度異常、顏面或四肢水腫、口唇紫紺等。癥狀時隱時現,返回低海拔地區后一般可消失。

  2、專家建議

  (1)在到達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后,旅游者不要過度勞累,避免劇烈的體能活動。

  (2)旅行者在行程中,不要喝酒,少洗澡(擦澡即可)、多喝水,避免進食太飽,以免耗太多氧氣。

  (3)最好帶上氧氣瓶,以備缺氧時使用。另外,注意保暖,尤其要防感冒。

  (4)假如出現劇烈的高原反應,切勿繼續到更高海拔的地方,應停留在原海拔位置,直到癥狀消失。假如病情進一步惡化,應及時就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1123.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