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把地震的預測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到底怎樣才能較準確地預測地震?尤其是臨震預測?
近日,溫州籍著名氣體傳感專家王維熙剛剛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共同研制完成了一個“高靈敏度地震預報在線監測系統”。
由于這一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國家地震局也很感興趣。下個月,受國家地震局的邀請,王維熙將帶著他的新地震儀,去北京匯報。
上世紀80年代他就有研究地震儀的想法
王維熙,今年66歲。王維熙在溫州瑞安上完初中后,就到我國西北工作,現在是甘肅有色金屬地質研究所的教授級高工、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說到5?12,王維熙哽咽了,“這么多孩子,都被埋在了地下!彼醒芯康卣饍x的想法,最早是在上世紀80年代。
因為本身就是研究氣體傳感方向的專家,王維熙領導的小組研制出測定系統,在我國渤海、南海等多個海域從1200米以下海底成功尋找到“可燃冰”;研制的測汞儀,在多個原本以為無油的枯井里探測出石油,勘查出我國未知的多個金屬、石油蘊藏點,轟動世界。
地震預測還是世界難題
據了解,地震預測是世界難題,美國地質調查所的麥基(K.Mc Gee)曾形容地震預測,就如同沒有外科手術或X光的幫助,而要診斷出大象體內豆子大小的一處潰瘍。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學家露西爾?瓊斯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地震短期臨震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精確預測地震的震級和時間目前還無法做到。
而現在,人們預測地震的方法有利用地球板塊運動、地熱、電磁場、天氣狀況、地震云、井水水位及動物行為等。
他預測地震的武器是氫氣
王維熙說,他的研究,為預測地震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而這種方法中的一個有效武器,就是氫氣。
為什么呢?氫氣我們并不陌生,它比空氣要輕,所以我們看到的充了氫氣的氣球能飛起來。
目前國際通行的理論是:地殼下層的塑性巖石或蛇紋巖,被擠進地殼上層的裂縫中時,就會引發地震。這些容易滑動的蛇紋巖是由富含鐵鎂的礦物與水作用所生成,在此過程中氫氣就經由斷層的裂隙中,因受壓而冒出地面。
據介紹,現在用化學方法預測地震的指標有好幾種,比如氡氣、汞等的變化,“但是氡氣變化不太明顯,汞因為本身的含量少、變化小,因此也很難檢測到!
相對于這些指標,王維熙認為氫氣和地震之間的必然性聯系強多了!霸诘卣饋碇鞍肽陜龋饏^深水井中提取的氫氣濃度將會突然增大幾倍到幾十倍,有的甚至達到了萬倍以上。”
根據地震前的氫氣異常,陜西省地震局臨潼地震臺曾經成功預測了2004年5月4日和5月11日青海德令哈5. 5級和5. 9級地震。而王維熙研制的設備,比臨潼地震臺用的熱導池氣相色譜儀對于氫氣的靈敏度要高100萬倍。
理論上來說,只要在他的地震儀的一頭注入一定量的空氣,就能直接測出空氣中氫氣的濃度。王維熙說,只要達到一千億分之一的濃度,它就能顯示出來。
王維熙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假如250節火車皮里裝滿花生米,混進一顆蠶豆,它都可檢測出!
但他也承認,地震預測迄今仍深具爭議性;一方面是因為資料不足,另一方面則是缺乏能證實上述因果聯系的科學理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2335.html
相關閱讀:
不可不知:未來這15項科技將決定人類生死
烏克蘭關閉東部領空 俄羅斯指責烏沒有停戰打算
罕見的日本江戶時代詭異人體醫學解剖圖
食藥監總局化妝品抽檢 8批面膜檢出禁用物質